长三角议事厅|和谁做朋友?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特征
从不同城市间距联系强度看(图3):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群外联系强度随着城市间隔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群外联系同样具有距离衰减特性。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在城市相距0-300km时的外部联系强度分别是300-600km的2.36、2.45和2.09倍,说明0-300km是三大城市群对外联系的有效距离,300km及以上城市对外...
理论研究 | 多中心特大城市群人口迁徙模拟——以大湾区为例
多中心特大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人口迁徙,无约束引力模型,大数据模拟,大数据可视化01引言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群和都市圈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包含多个中心城市、内部各城市联系紧密的复杂城市群区域进行研究(Hanssens等,2013;He等,2017),并提出了许多类似的描述性概念,如多中心巨型城...
基于轨道交通TOD模式的城市空间新结构化 | 科技导报
TOD群空间结构更为复杂,具有多个核心,其地价也并非完全遵循地租原理,通过区块结构与流线结构,实现静态的区块功能与动态的流线功能。区块结构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构造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层面的构造。而流线结构是动态结构,通过城市设计等手段,引导、疏散和聚集人流,刺激两侧商业与土地开发,并指引TOD群内部的人群、...
无标度网络视角下国土空间治理初探|CSPON建设
空间特征方面,空间尺度越大,应用场景越趋向于通过空间网络指导“流网络”优化,而空间尺度越小则有相反的特征。比如城市群和城市尺度通过空间规划引导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分布,从而实现人地(海)协调;而城市内部各尺度则以需求为导向、要素保障为抓手,通过空间布局优化实现空间网络与“流网络”协调发展。国土空间无标...
城市化地区实体与流空间演变及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城市化地区的总体演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实体地域的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以人造地表结构不透水面(以下简称“不透水面”)的空间扩张,取代了农田、森林、草地等自然地表景观。人工环境不透水面代表了城市化地区的实体地域,一方面,为城市人口集聚居住生活及产业发展工厂生产等提供了空间载体;另一方面,不断增加...
学术报告 | 熊健:全球城市发展趋势下的上海空间战略选择与“创新...
四是生态之城建设方面,生态底板锚固,生态环境建设展现新面貌,但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城市安全韧性仍需提升(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五是空间支撑方面,上海仍将长期面临资源紧约束态势,用地绩效亟待提升。市域空间结构持续优化,但“一极集中”依然突出。中央活动区集聚了最大规模的就业人群,重点地区就业明显增长,但新城...
关于开展2024年度江西省住建领域科技项目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
研究内容:研究融合排水防涝与景观生态的城市水系重构、城市降雨溢流污染控制、再生水回补城市河湖水系水质保持、城市河湖底泥生态清淤、水生态重构及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和装备。16.城市群和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适应不同类型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优化技术,研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
(四)医疗服务特征三、规划目标及总体空间结构(一)规划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规划愿景与目标(四)规划结构四、市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策略(一)均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覆盖(二)上下衔接,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三)调整结构,优化健康服务体系供给...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
第二节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第三节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第十五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第一节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第二节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第三节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第十六章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一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第二节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概念辨析、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
从城乡要素投入来看,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形成了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和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经济以分工明确的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工业与服务业总产出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持续增长,而农村经济大多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农业生产呈现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农业大规模机械化水平低,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