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仰韶文化考古研究成果持续“上新”
“半坡遗址发现于1953年春季,1954年—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兴邦先生主持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位置属于遗址的北部,发掘面积约10000平方米,房屋遗迹40多座,墓葬200多座,还有大量陶窑、窖穴等遗迹。出土遗物上万件,主体遗存的文化性质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距今约7000年—600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
如何溯源华夏8000年文明史?|文明史|考古发现|良渚_手机网易网
半坡遗址揭示了仰韶文化的村落布局和房屋结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姜寨遗址则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骨器,展示了仰韶文化的工艺水平和经济形态。通过对这些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仰韶文化在农业、手工业和社会组织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汤惠生: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与嬗变——以青海宗日遗址为中心
比如半坡遗址发现的250座墓葬,不见一座俯身葬;姜寨第一期文化出土150余座墓,仅一座俯身葬,其余第二至第四期300多座墓中,没有一例是俯身葬;元君庙揭露51座墓,没有一座是俯身葬;大河村仰韶文化第四期发现255座墓葬,基本上均为仰身直肢葬,也没有一例俯身葬。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 第3期 | 朱乃诚:炎帝时代和文明起源
主要的建筑特点有八个方面:一是首先处理夯筑深2.75米、长宽大于房屋主室、面积达372平方米的房基坑,在房基坑上建半地穴主室;二是以料礓石粉处理地面;三是夯筑宽大的墙基与墙体,墙体内栽粗大的柱子,间距1.2~1.6米,四周墙体内柱子有41根;四是在墙表及地表用辰砂涂成朱红色;五是在室内设对称的4个大柱子,大柱...
西安半坡遗址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
圆形房子,有近乎正圆的,也有作椭圆形的,其基本构造和去年所发现的相同。墙壁中也夹有木柱,相当稠密地排列在居住面的周围。屋顶也是由木柱支持的木板或木椽排列而成,上面盖以黏土。由今年较深入的发掘初步証明了在原来破坏较厉害的房子,居住面根本就很少存留或存留的极少,或成参差不齐的一堆红烧土块。而构成墙壁骨...
新石器时代南北房屋大pk:干栏式与半穴居式哪种更胜一筹?
半坡遗址的房屋布局是“向心”的,即一座大型房屋位于中心处,有160平方米,在其周围分布着中小型房屋,一般在10平方米-20平方米,并且这些房屋的门口都是朝着中心广场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中心处的大型房屋“C”位特征明显。这与河姆渡的房屋排布是明显不同的。并且,与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的架空房基正好相反。半穴居式房屋的房基是向...
植树节:植树造林不只保护环境,也是房屋建筑的历史遗产
1、最早的房屋: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住在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所谓的“穴居”和“巢居”(树上筑巢)。2、新石器时代的房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多圆形,地穴有深有浅,以坑壁作墙基或墙壁;坑上搭架屋顶,顶上抹草泥土...
“半地穴”房屋有望还原汉代人生活方式
据此前考古文献记载,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出现在半坡遗址。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还能抵御野兽侵袭。文献还表明,在北方地区,西汉时多为半地穴建筑,东汉也有一些沿袭。仿木结构辽墓见证故城变迁历时一年时间,考古人员初步推断故城西墙外是汉代路县城外的一片老百姓生活区。这里的一座辽墓,在孙...
“考古中国”关注仰韶百年: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考古学文化
半坡遗址发现于1953年春季,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兴邦先生主持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位置属于遗址的北部,发掘面积约10000平方米,房屋遗迹40多座,墓葬200多座,还有大量陶窑、窖穴等遗迹。出土遗物上万件,主体遗存的文化性质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距今约7000—6000年。半坡是中国境内首次采用...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中国传统屋顶的形与制
据考古发掘,在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晚期,部落广泛采用一种在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又被称作“袋状竖穴”,它也是攒尖顶的前身。在西安半坡遗址,曾发现有东西长约20米、南北深达12.5米,颇有建造难度的大跨度屋顶。《易经·系辞》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即指人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