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显微成像法分辨率可达20纳米
该技术实现的分辨率约为20纳米,科学家可以看到细胞内的细胞器以及蛋白质簇。20倍的膨胀效果让科学家“踏入”了生物分子发挥作用的微观世界,因为生命的构成单元是纳米级物质。膨胀显微成像技术发明于2015年。该技术需要将组织嵌入到一种吸水聚合物中,并分解将组织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当加入水时,凝胶会膨胀,将生物分...
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成像技术揭开细胞结构的神秘面纱
为更好地观察细胞而充气中心粒尤其如此,这个尺寸不到500纳米(千分之五毫米)的细胞器由大约100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分为六个亚结构域。直到几年前,人们还无法看到中心粒结构的细节。联合国大学理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联合研究主任保罗-吉夏尔(PaulGuichard)和维吉妮-哈梅尔(VirginieHamel)的实验室利用膨胀...
“洞见”大脑 国之利器超级显微镜背后的90后、95后崭露头角
“我们发现,‘活体大视场、高分辨率’的介观技术仍然处于空白区。”吴嘉敏进一步解释,此前显微镜设备要么侧重宏观层面的研究,如医院常见的CT等设备,可观察器官到全身的动态变化;要么侧重微观层面的研究,如少量细胞内部细胞器或者蛋白的结构与相互作用等。从诺贝尔奖的成果里,团队“挖”出了技术空白区。若研究视角...
Nature:香港大学倪涛/袁硕峰团队解析冠状病毒DMV孔复合物结构
倪涛课题组致力于应用综合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正链RNA病毒转录复制细胞器的功能及膜重塑过程,应用包括冷冻电镜单颗粒(cryo-EMSPA)、低温电子断层扫描(cryo-ET)以及冷冻聚焦离子束(cryo-FIB)技术等。课题组目前有多个方向的课题正在展开,长期诚招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和博士生。详细招聘信息见:httpstni-lab/...
【CSCB2024】分会场回顾之生物凝聚物与无膜细胞器可塑性
4月11日上午,分会场“生物凝聚物与无膜细胞器可塑性”顺利举办。该分会场由复旦大学温文玉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行教授担任召集人,共邀请十位专家学者进行分享,旨在共同探讨生物凝聚物与无膜细胞器可塑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北京大学孙育杰教授课题组的王尧博士分享了关于核骨架蛋白NuMA在细胞间期调控...
显微仪器新突破!可对活体动物细胞进行高精度三维观测
据介绍,新型智能光场显微仪器借鉴了果蝇的复眼结构,通过几百万个微小镜头捕捉细胞所发出的微弱荧光,同时研发团队独创了数字自适应光学架构,首次在显微仪器上实现了既“看得宽”又“分得清”的效果,不仅能清楚显示细胞及细胞器层面的微观场景,传统显微仪器无法做到的整体观测、三维观测、长时程高速观测也能够一一实现,将...
人体中心粒组装分子结构的时间序列重建
人体中心粒组装分子结构的时间序列重建瑞士日内瓦大学PaulGuichard和VirginieHamel课题组取得一项新突破。他们报道了人体中心粒组装分子结构的时间序列重建。相关论文于2024年4月10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为了揭示这一过程,该课题组研究人员使用膨胀显微技术,将24个中心粒蛋白的空间位置与结构特征联系起来。人类中心...
【分支机构】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结构与细胞行为分会
细胞结构和细胞行为主要内容有细胞运动与骨架蛋白动态组织结构功能;细胞器结构、组分和组装机制和互作结构基础;细胞自噬、亚细胞器运输和物质交换和结构功能,细胞生长、有丝分裂与细胞周期的机制与结构功能,细胞与细胞、与微环境(外基质)和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和结构功能,细胞极性形成、维持和解体结构功能,细胞形态和结构可塑...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团队开发荧光偶极子三维取向映射显微技术
(偶极子自由度)信息,成功实现了10种细胞器的同时观察与环境研究(NatureCommunications2020);(4)通过偏振调制和光学锁定放大技术来增强微弱的偏振调制信号,实现活细胞中亚细胞结构的荧光各向异性的高灵敏度测量(Light:ScienceandApplications2022);(5)发展了具有偶极子方位解析能力的3D-SIM开源软件Open-3DSIM(...
【科技前沿】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内质网相关细胞器...
内质网是一个由管状网络和片状结构组成的连续的膜系统,构成了真核细胞中膜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生物膜体系。由于其独特的胞内分布特征,内质网与其他细胞器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也被称为“膜接触位点”。这些互作位点在调控细胞器定位、动态变化(如细胞器的融合或分裂)、特异性脂质交换以及偶联细胞信号转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