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的江浙沪独生女高诵芬,用一生演绎了理想版的三从四德
这位生在民国七年的大家闺秀之回忆录让读者体会到了朴实无华的有钱人生活。01富贵闲人高诵芬出生在杭州高家。高家世代,聚族而居,是杭州的名门望族。坊间人称高半城,意思是有半城的产业都是高家的。此话固然有夸张之嫌,但杭州处处可见的高广泰锡器店、高义泰布庄、茶庄、饭店、钱庄这些形形色色的高家产业彰显...
浙江东阳“百工之乡”的形成背景及历史变迁
为了谋生,越来越多的东阳人只有往学艺谋生这条路上走,例如位于北江和白溪交会处的卢村,由于地势较为低平,又处于两江中间,大多土地经常被洪水淹没,大片表土被洪水冲走,自清中期后,大批卢村民习艺外出谋生,至民国时仅以打锡器营生的就有一百多人,甚至连妇女也肩挑货郎担,奔走至宁波、上海、绍兴、临海、嘉兴等地加工...
西湖边这个亭子的主人,据说曾拥有半个城市的产业!杭州这个世家...
《山居杂忆》中写高诵芬准备嫁妆时说,“我家祖上开了一家铜锡器店叫‘高广泰’,我母亲就去那儿定做了许多铜、锡器,如蜡烛台、铜手炉、铜脚炉、供祖宗用的锡盆、茶叶罐等。”杭州素以产锡箔闻名,高广泰铜锡器店一度是杭城最大的锡箔作坊,其生意之兴旺可想而知。高家产业中最出名的要数高义泰布庄,当时为闻名浙...
二十二种民间老技艺,有些已经行将消逝……
手工锡器锡器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锡的质地比较柔软,所以必须要与其它的金属元素制成合金,才能用来制作成锡器。传统的锡器都是手工打制的,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及铝和不锈钢制品的崛起,传统的锡器制作越来越被边缘化,到如今已渐成“绝唱”。如今,从前乡间小巷里时常看到的...
现场·视频 | 展示历史,传承文明,江南锡器博物馆恢复常规展览...
在结束了为期半年、好评如潮的“武林旧事——迎亚运宋韵文化特展”后,江南锡器博物馆从9月5日起,恢复常规展览“江南锡器博物馆锡器历史文化展”。展览现场步入江南锡器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览主题背板:近代上海画家周慕桥创作的一幅反映晚清民国时期的民俗画。画面中,一位锡匠正在屋前空地上拉着风箱,往炉中...
润物“锡”无声——传统锡器匠艺文化展
润物“锡”无声——传统锡器匠艺文化展清代公顺长记款兽钮双提梁凫尊清代瑞邑吴恒吉款嵌宝枝钮錾刻花卉纹双耳暖锅民国漆金方形底座立鹿烛台时间:7月13日至8月31日地点:嘉兴博物馆看点:老锡器是历史的伴生物,忠实地保留着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点滴的同时,也寄托着人们自然流露的朴素情感,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
从古刀剑到铁壶锡器,物件里藏着他的脉脉温情
吴龙,铁壶斋品牌创始人,乾茂号品牌主理人。在西安大唐西市中国街创个人艺术馆,古刀剑收藏爱好者,藏品从宋至民国150件,曾受中国商业报、北京晚报、人民网专版报道。出身军人世家,吴龙打小就能接触到各种军刀,潜移默化地爱上这些冷冽的刀光剑影,也顺其自然的成为了一名资深的古刀剑爱好者。这些古刀剑上“铁翦...
鹿城洞桥、瓯海瞿溪、平阳水头为何形成制革基地?民国温州已有较...
晚清民国时期,制皮业成为温州的重要产业和重要出口产品。清光绪年间,温州生产的牛皮在浙江省内首屈一指,光绪十九年(1893)《浙志便览》记载温州“锡器、牛皮,为浙之冠”。除了内销外,温产牛皮还大量出口到国外。光绪七年(1881),温州开始从瓯海关出口土牛皮,转经上海运往外洋。此后,土牛皮出口每年递增,商人获利...
探店白象街:当民国光影邂逅东瀛风情
探店白象街:当民国光影邂逅东瀛风情冬日暖阳下,白象街散发着迷离又闲适的魅力,那些古老的民国光影令人着迷,而与现实的混搭又让人忍不住要去一探究竟。小编在充满民国风情的街巷弄堂中惬意漫步,竟然惊喜邂逅了两家正宗的日本店铺,为半日浮生增添一抹东瀛风味,回味无穷。
民国时期的玉林流行送啥礼?看了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贺礼是“礼”的物化形态,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民国时期,玉林地区的贺礼形式除礼金外,还有瓷器、书画、镜屏、锡器、铜器、家具等等,不仅式样繁多,样态丰富,同时中西融合,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贺寿志喜:民国锡胎椰壳壶民国锡胎椰壳壶,口径3.4厘米,足径6.6厘米,高14.8厘米,容县博物馆藏。壶直口,圆鼓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