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期,对于官员的选拔,以及对官职的就任条件
汉代官德教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忠君、孝亲、廉洁、奉公、宽仁、勤政等六个方面,但是汉代官府对各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是不相同的,其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忠君和孝亲两项德行。一般来讲,封建统治者最为重视的应该是忠君之德行,但是因为汉代“以孝治天下”,并且“移孝作忠”,把忠和孝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汉代最重忠孝两...
几十年寒窗只为仕途,汉代官员死后,其丧葬待遇有多高的规格?
在汉代,选拔官员之事被朝廷视为重中之重,其机制主要围绕察举与征辟两大体系展开。在这一套官员选拔的框架下,汉朝宫廷构建起了著名的三公九卿制度。这一制度的存在,无疑揭示了汉代官员体系内部早已有了分明的等级划分。由此推之,在丧葬礼仪方面,汉代同样存在着显著的等级差异。若论西汉时期,士兵墓葬的等级差异尚...
重读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_历史频道_凤凰网
大臣萧望之建言:“选同姓,举贤才,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具职,以考功能”。汉宣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即拜萧望之为谒者。其上书言事者,“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垂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满岁以状闻,下者报闻,或罢归田里,所自处奏皆可。”由是选拔和任用了一批干练有为的官吏,打...
翟玉忠: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尚书》
庞朴先生通过对商代卜辞的研究得出结论:“从以上这些五方、五臣、五火的诸五中,我们不仅依次看到了殷人尚五的习惯,而且还能看到一个隐约的体系,那就是以五方为基础的五的体系:五臣是五方之臣,五火是五方之火;而五方本身,则不再属于其他,它是帝。这种以方位为基础的五的体系,正是五行说的原始。”15刘起...
文史丨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汉代的“荫袭”制度在汉哀帝时代曾短暂中断,但在东汉建立后很快卷土重来,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行其道。贵族子弟除了可以通过“荫袭”制度入宫外,还可以选择太子洗(xiǎn)马、庶子、舍人之类的官,称为“任子”。“太子洗马”虽然只是太子的随从官员,但作为太子培养自身执政班底的人才库,该职位逐渐成为很多达官显...
2024荆楚社科讲坛首期开讲 臧知非教授溯源汉代何以“孝治天下”
“孝道与政治的融合,是从汉朝开始并完成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臧知非教授介绍,为了推行“孝治”,从孝文帝开始,公开打出“以孝治天下”的旗帜,谥惠帝为孝惠帝,历代皇帝均谥“孝”,祭祀奏孝歌;在地方上,汉朝政府设置了孝悌、力田、三老等基层人员,以教化百姓;在选拔官员和人才时,把孝廉作为察举制度的核心科目;在法治...
中国纪检监察报 | 陕西推出汉代廉政文化特展 文物里的廉政故事
汉代还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官吏的遴选。察举是汉代选官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察举科目众多,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当属孝、廉,孝即孝道,廉指廉德,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影响。“廉”作为一种伦理道德,由此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起来,成为官吏应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展厅中有一尊戴冠文吏俑,其身着深衣,下巴微微收起...
汉朝监察机构逐渐独立,古代选拔监察官重气节、重能力
为此,历代统治者就监察官的选拔任用环节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制度,强化监察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册府元龟??宪宫部》里说:“夫宪官之职,大则佐三公统理之业以宣导风化,小则正百官纪纲之事以纠察是非,故汉魏以还,事任尤重,至于选用,必举贤才。”从两汉时候起,监察官员的任命即受到特别的重视,监察官员足够...
汉代的太学:国家养士的高等学府,在儒学的垄断下哪里有百家争鸣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太学将读书和当官密切结合,正体现了这种思想。国家对太学也非常重视,皇帝经常亲自去视察,听讲,访问。一方面,这可以加强儒学的正统地位,为国家官僚选拔人才,另外也不利于百家学术的繁荣。三,太学教育的内容:儒学独尊汉代太学教育的内容为儒家经典,不过汉代出现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今文经...
知识窗丨考试的由来|察举|会试|乡试|科举考试_网易订阅
由吏部尚书陈群创议,通过评定士人的品第来选拔官员,这一制度将官员分为九个品级,其中一品为最高级别,九品为最低级别。选拔的依据主要是门第、世袭、品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意在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官职,以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