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美且偲”,《诗经》中的劳动以艺术形式再现美术馆
蒋波为《诗经》中的305首诗歌以当代音乐审美重新谱曲,活动精心选取了其中的7首,以萧笛搭配人声吟唱的形式呈现,丰富的艺术形式交融、碰撞,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绽放出新光彩,让观众在现代光影中感受古典新生。一曲《鹿鸣》启幕,声声入耳,如泉水叮咚,唤醒沉睡古风,再现古人宴饮之乐、和谐之美,向观众致上欢迎辞...
中国多地发现活态诗经《蓼莪》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我国多地出现的唱诵体《蓼莪》,几乎都是以吟唱的形式呈现在丧葬仪式上的。如云南省南涧县的《蓼莪》,湖北省赤壁市的《蓼莪》,云南省元江县的《蓼莪》都是如此。这一发现,结束了只能看到《诗经》歌词,而无法看到《诗经》曲谱的历史,为全方位了解历史上的《诗经》找到了一条便捷的路径。从...
刘强:诗与歌的离合与正变——以《诗经》和刀郎为中心
这一过程很难一言以蔽之,大体而言,《诗经》之“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孳乳流衍,一路由“风雅颂”的传统而发展,继续保持着与音乐的关系,经由楚歌,归穴于汉乐府;另一路则从“赋比兴”——尤其是“赋”——的传统出发,经由“不歌而诵”的楚辞汉赋,逐渐发展为“古诗之流”[23],也即所谓“徒诗”...
造园与对偶: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意识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尽管如此,因为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共享着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在表现形式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文学将园林视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在大量的诗词、文赋、戏曲、小说中都能发现对于园林的描述。中国古典园林因其浓厚的文人气息,常将经典的文学主题纳入造园范畴,通过实体形式再现文学中的精华。两者相辅相成,互动发展...
微史记|活着的诗经!被他们发现了
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蓼莪》最早流行于陕西、河南一代,《诗经》成书后,便以文本或是吟唱的形式向外传播。其中面向西南的一支,进入到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再无其他外来文化冲击,便在那里积淀了下来。而《蓼莪》的进入,很可能与明朝中期中央政权实施的改土归流以及流官为推行中原丧葬习俗而对西南少数...
《风雅三千年》之水墨赓歌
与历代诗经画的艺术表现明显不同,孙德生先生创作的中国水墨画《风雅三千年》诗经系列作品,以具象、意象、抽象的艺术形式的手法,表现每首诗的风雅意境,超越了名物图、释义图的层面,是当代表现主义的水墨画(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说到当代表现主义水墨画,并不是一个新事物,近几年学界也在尝试为其定义。我们熟知的林风眠、吴冠中都是旗帜...
《诗经》中的诗歌因经过整理较多而重章叠句较多,后世形式更自主化
但在《诗经》的年代,诗更重要的是“歌词”,且主要以四字一句为主,表达手段多少是有些受限的。于是,通过“重章叠句”来加重、加深、扩展所要表达的内容,以达到“诗言志,歌咏言”之目的。从楚辞开始,句子不再限于四字,长了很多,表达方式和手段都是《诗经》时期所不可比拟的。
中国人的精神密码,早就藏在这本绝美的书里
在创作主体上,《诗经》开始展现个体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标志了诗歌从集体到个体创作的转变。许多篇章中,诗人以个体身份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或者对人生不幸的感伤,这种个性化的创作显示出个体意识的觉醒。艺术上,《诗经》不再是原始歌谣的简洁直白,而是展现出对审美形式的高度追求。周代的诗人在创作中...
2024 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成功举办,以“赋”为名,向未来出发
近年来中国国际时装周部分发布品牌通过抖音电商实现营收爆发,不少设计师品牌对线上自营渠道表现出愈发强烈的兴趣与需求。从内在建设,到对外建设,中国国际时装周为中国企业、品牌搭建了专业而闪亮的舞台,助力企业自主品牌价值管理和产业链的延伸,顺应时代的脚步发展,不囿于陈旧模式和思维,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
《大家小绘》成都首发:让传统文化以图画书形式呈现
《大家小绘》创始之初,旨在将绘本作为桥梁书,把入选课本的古典经典绘本化。到后来不局限于课本,从《诗经》到现当代名家著作,用绘本形式表现几千年的经典,让中国孩子从小就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陈禺舟出版策划超过20年的同步课标语文教材,他表示:“《大家小绘》通过创设具体情境,用图画绘本形式演绎经典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