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90后”黄天骥教授:中山大学就是我的一切
黄天骥:中大让我学会做人,做学问,这对我来讲非常重要。当然,也给了我一个家,我太太也是中大毕业,她比我低一年,是我中文系师妹。我的儿女也都是在中大出生,中山大学就是我的一切。现在学校100周年校庆了,我也要回校参加活动,最近非常忙。 谈治学与育人:融会贯通做学问,勿怕“输在起跑线” 记者:...
黄天骥:七十载治学路 九十年中大情|百年中大·大先生
在黄天骥看来,不同艺术门类的研究虽有诸多不同,但亦不乏相通之处,一旦打通了,就能事半功倍。写作方面亦是如此,诗词歌赋、古文散文,黄天骥均有涉猎;撰写学术论文,则往往能做到学术性、可读性兼具。“有博士生给我总结,黄老师写的学术论文,八分是研究学术,两分是散文。”黄天骥说。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也是黄天骥一...
黄天骥︱从苏东坡的“吃货”人生看宋代文化发展
黄天骥︱从苏东坡的“吃货”人生看宋代文化发展《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林卫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这几年,研究我国饮食文化的专著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对承传和推进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人们常说“食在广州”,许多居住在广州的学者,当然有仔细研究粤菜和其他饮食问题的责任。事实上...
黄天骥:过了大年说“过年”
黄天骥:过了大年说“过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1937年广州成为日寇的沦陷区之前,老西关人最隆重也最为高兴的日子,就是过春节了,那时广州人称为“过年”。把“过年”说成为“过春节”,那是1949年广州解放后的事。其实,从农历十二月十六,过了“尾祃”开始,老西关人就开始准备过年了。“祃”,粤音为“牙”。
黄天骥︱荔枝湾游记
黄天骥︱荔枝湾游记在我国,如果要游览城市里的河流,最有名的,莫过于南京的秦淮河。那贯穿着六朝金粉之地的小河,夹岸尽是歌楼舞榭,风光旖旎,它历来是文人雅士或诗酒风流,或偎红倚翠的好去处。而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广州老西关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无非是游览荔枝湾。这一湾流水,不在市区中心,却紧靠着城市...
黄天骥 | 家住老西关
黄天骥|家住老西关在岭南,从古以来,广州便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目前,广州的影响,也辐射到整个大湾区,乃至境内外。而在近代的广州,最具特色的地方,正是老西关。因此,要了解广州,了解岭南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回忆西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状态,这对推动大湾区的物质和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黄天骥:“康乐园”里掌舵人——记忆中的中山大学老校长
(封二《手触汉唐》/黄天骥)一在一所大学,党委领导和校长的教育思想、一言一行会影响校风、学风,一代接着一代,从而形成了一所大学的传统,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到现在,人们为什么常常提起和怀念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许崇清、柯麟诸位校长?这是由于他们的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春风化雨,熏陶和影响了整个学府。这...
黄天骥: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文/黄天骥原刊于《书城杂志》2020年11月号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中山大学中文系主办的《剧论》复刊号首发
事后,每人获赠书籍两册:一册为《剧论》第一辑,由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戏曲研究室主办,王季思、黄天骥二先生任主编,王季思、苏寰中、黄天骥、吴国钦四先生任编委,康保成先生任责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另一册为《剧论》第二辑,主办方、主编、编委不变,改由罗斯宁先生担任责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这是...
传承百年中大文脉,容庚、商承祚翰墨亮相南方美术馆
“容商二老的书法已是文物,他们的书法成就对中大学人和广东书法界产生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介绍。容庚一生钟爱书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的首任主席,其书法真、草、隶、篆俱佳,而以小字行楷和金文最为突出。商承祚幼承庭训,集颜之端严与褚之秀劲于一手,所书甲骨文及金文,朴质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