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丨于岁月深处守护不朽文明 他为中国古建筑找回话语权
王其亨,1947年出生于河南博爱,著名古建筑学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国古建筑测绘、明清皇家陵寝与园林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他曾主持完成近百项世界文化遗产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的文物保护项目,涉及测绘研究、修缮设计、复原设计及保护规划等内容...
“三全本”的“中国之最”
《人物志》由三国魏刘劭所著,共三卷十二篇,从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九个方面观察人的内在品质,构建了独特的人物评价体系,对后世的人才选拔、人物品鉴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帝范:第一部系统阐述为君之道的著作《帝范》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给唐高宗李治的帝王教科书。全书共十二...
古代的中国人非常聪明:地上建筑设计完美,地下建筑也同样不逊色
外城之外的区域,建筑设施同样不在少数,多为陪葬坑、陪葬墓,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秦兵马俑坑。除此之外,还有98座小型马厩坑、错落周围的陪葬墓以及各种特设机构。在陵园南侧,依稀可见有一处防洪堤,宽约四十米,位于骊山与陵园之间。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抵挡来自骊山的洪水,防止倒灌入秦陵地宫内。通过这点,足可看出秦始皇陵...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样式雷”:打破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的...
·2007年,“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智慧以及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与贡献,得到世界承认·衡量建筑美不是比外在,而是比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这些价值观是否有时代价值,中国古建就大量浓缩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价值观·“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价值观念,应该...
中国古代建筑的比例密码与美学追求
没有等待太久,2024年5月,王南的论文《天地圆方塔像合一——应县木塔建筑空间、塑像群与壁画之构图比例及尺度探析》将在《Religions》——一本A&HCI期刊上发表,后者被称为艺术与人文领域的SCI。“这是一项非常原创的研究课题。”一位专家的评审意见写道。论文的核心,是这
“样式雷”:打破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的“失语症”
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及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在中国古建筑测绘、明清皇家陵寝与园林、古代建筑图学、传统建筑设计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40多年来搜集、整理、解读“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近两万...
世界文坛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家陈鸣楼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探究:书法、绘画、文史、几何运用、园林设计,古建筑设计,古代船舶,古装服饰,古代兵器,环境工程,机械设计,民俗、雕塑、宗教、鉴赏,制定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科技发明专利三十七项等;代表论文有“中国书法文化论述/墨渊”、“中国绘画艺术论述/陈鸣楼”、“界画中华民族脊梁文化”、“世界名画《南宋皇城图...
天地之和比:探寻中国古建筑美的密码
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建筑。新华社发(李文魁摄)中国古代建筑,有对美的比例的追求吗?看过无数古建,令王南印象极深的,是一座寺院不起眼的一隅。那是北京香山的碧云寺。2012年他们前去测绘,中午时分,几人绕到前院廊庑的转角处休息。那里远离中心大殿,只是回廊的...
海南周刊丨我国古建筑保护理念发展脉络:从“复旧”到“复韵”
今天我们所见的岳阳楼,它的一砖一瓦与当年范仲淹所描述的岳阳楼都不复相同。形虽不存,但其意仍在,所以我们仍能从今天的岳阳楼中体会到《岳阳楼记》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保护的一个理念:重意不重形。当然,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古建筑保护,这与中国文化的特点紧密关联。中国近代...
...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专访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原总工程师、中国...
王时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40余年,一直从事古建筑的研究保护工作。他从对单体建筑的测绘、记录开始,到对建筑的保护修复、设计,进而成为这一领域专家,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做出了重要探索:倦勤斋保护工程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对室内装饰装修进行的保护工程,在故宫保护与维修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