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天学乃通天之学
《通天》中就鞭辟入里地说道:“中国古代没有今天意义上的天文学,有的只是‘天学’。这天学不是一种自然科学,而是深深融入古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一次日食、一次彗星出现、一次金星或木星的特殊位置……这些天象在古代中国人看来都不是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一个神学问题,或是一个政治问题。”这反映出中国古人...
施尔畏:祈愿为中国的“大科学”发展提供具有启迪价值的思想工具
而后又迅速移步至科学舞台中央的领域主题,跳出从科学技术内在发展逻辑来观察科技领域的现象、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习惯思维,展示了不是从物理学而是主要从科学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角度出发刻画“大科学”演进史的精彩画卷,给读者创造了新的思辨空间。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这本书写的不是科学前沿,而是最基本、最有价值...
如果把所有书大致分为两种——人文著作和学术著作,前者可看作一个人在语言表达、艺术交流方面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后者则是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两者不具有等同性。从性质上来说,人文和科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人文书的历史更悠久,而且它讨论的很多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唯一的、固定不变的答案,那么,成...
全球历史如何塑造现代科学
20世纪50年代,耶鲁大学的学生被教导,“西方创造了自然科学……东方却没有”,而《科学》(Science)期刊作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杂志之一,告知它的读者,“西欧国家的小圈子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最初的襁褓”。这一切的政治意义再清楚不过了。这些历史学家经历了“冷战”最初的几十年,在那段时间里,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
天学外史 | 新书
“天文”既用以指天象,遂引申出第二义,用以指称中国古代仰观天象以占知人事吉凶之学问。《易·系辞上》屡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皆已蕴含此意。而其中另一段论述,以往的科学史论著照例皆不注意,阐述此义尤为明确:...
我永远保留的一本书是科普的最高境界
直到今日,我仍然认为《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科普书(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这本书无论从作者的身份背景,还是从其写作的水准来说,在诸多的科普著作中,也都可以说是超一流的,连译者的文笔也颇为流畅,极有文采。伽莫夫是俄裔美籍科学家,在原子核物理学和宇宙学方面成就斐然,如今在宇宙学中影响最为巨大的“大爆炸...
“人文和科学一点都不矛盾,科学史恰恰是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
孙小淳横跨文理的科学史之路,起步于一个纯理科专业。1980年,年仅15岁的他考入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天体物理专业。毕业后留校做辅导员。在工作中,孙小淳认识了他的第一位导师、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原主任卢央,在其影响下开始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等著作。“对...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走进历史文化深处,领略中国科技文明之河...
孙小淳横跨文理的科学史之路,起步于一个纯理科专业。1980年,年仅15岁的他考入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天体物理专业。毕业后留校做辅导员。在工作中,孙小淳认识了他的第一位导师、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原主任卢央,在其影响下开始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等著作。“对...
量子纠缠三部曲:科学史上最火爆的争论,谁笑到最后?
可以说,经典物理学派和量子物理学派的争论,是20世纪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在一次又一次的巅峰对决中,量子力学的理论不断完善,现在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物理学专业中的一门基本课程。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的物理学家感叹这种“鬼魅的超距相互作用”,并且被量子力学的魅力所折服。其中,量子纠缠更是作为量子力学理论的核心...
“鬼压床”、强迫症、选择困难症、脸盲症……都可以在神经科学中...
不一样的神经科学史《疯脑》的作者是中国读者并不陌生的美国新锐科普作家山姆·基恩,他是赫赫有名的“科普故事大王”,著有多部畅销书。山姆·基恩拥有物理学和英语文学双学位,其作品体现出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浅出的文笔和广泛的知识储备,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喜爱。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总是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