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50句经典诗句,芬芳甘醇。读之终生不忘
即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只为将那纯洁清明的精神留存于世间,犹如坚韧的石灰,历经火炼依旧保持本色,象征着无私无畏、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0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纯真的孩童笑脸相迎却认不出曾经的故人,天真地询问客从何方而来,描绘了岁月流转下回归家乡...
【诗艺国际】吴印顺(江西)|| 秋韵(诗一组)
桑梓秋韵吴印顺(江西)寒露西风充满情,山川旷野出谐声。桂香茅屋月开朗,梧影菊花霜落盛。南岭疏林看旧绿,东溪秋水见新清。梦思桑梓难言语,故里在心总喜盈。游凤凰古城吴印顺(江西)打卡逛悠城,沱江了旅情。吊楼千载秀,苗饰靓成名。咏秋菊吴印顺(江西)枝上风流耀盛秋,姿仪妖艳洒丰柔。浓浓...
【诗艺国际】杨沐(江西)|| 阔别桑梓过新年(诗词一组)
阔别桑梓过新年(诗词一组)杨沐七律??阔别桑梓过新年(通韵)阔别桑梓过新年,北望浮云空等闲。梦里频频童趣暖,诗中处处世情寒。除非烛照才正月,怎奈荧辉不夜天。徒坐窗台又一岁,远山风雪亦缠绵。七律·回故乡我笑故园千岁少,故园嗔我已沧桑。三山环抱童年梦,二水直追时代光。古镇流觞仍古貌,新村掩...
毛泽东母亲文七妹:只留下一张合影,52岁临终不停呼喊石三伢子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第二天清晨,17岁的毛泽东在表兄文运昌的陪同下,挑着行李出发了。文七妹坚持要把毛泽东送到村口,看着儿子身影渐渐消失后,她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毛泽东离开后,文七妹继续操持一家人的生活,辛苦而又充实。毛泽东在东山学堂读了半年书,这里...
百位乡贤兴百侯 反哺桑梓助振兴
无论身处何处,家乡总是一处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在大埔县百侯镇有一群人,虽远赴他乡却心系故土,用多种方式深度参与家乡建设,倾力造福桑梓故里,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乡贤。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人文底蕴深厚,乡贤文化积淀久远。如何集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作用,助力“百县...
鹿省三: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学生时代: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05年的中国,正处在大清帝国夕阳西下、国势衰微、国难当头的动荡时期(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一面是清政府堂而皇之地大修铁路、兴办近代实业以取悦人心,妄图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以自保;一面是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并提出“民族”、“民权”、“...
向洪智 :一名退伍军人的绿色情怀
种树育林为桑梓2012年底,向洪智满怀对故土的深情与思念,踏上回乡之旅。然而,当他目睹了家乡成片的荒山和撂荒地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那时起他便萌生了要造林绿化家乡的念头,决心靠栽培树木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
民勤姜莉玲:扎根填沙海 芳心固绿洲
尽管风沙改变了姜莉玲的容貌,但是改变不了的是她防沙治沙的决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状态。正是因为有姜莉玲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林业人”,年复一年地与黄沙相持相守相争,以“寸草遮丈风”的韧劲营造绿水青山,才换来民勤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目前,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2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
刘桂五将军头颅被运往日本,供日本国民观看,至今仍未归还!
就连早前对刘桂五如鲠在喉,百般看不顺眼的蒋介石都决定授予他陆军中将军衔,还令人打造雕刻了一个木质头颅和遗体放在一起,并亲自撰写悼文和挽联送去西安。刘桂五将军死得英勇,头颅至今漂泊海外。“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39年,马占山率部为刘桂五在大青山上修建了一座陵墓,是为“忠烈祠”,...
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毛泽东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记述了毛泽东的早期生活,不少内容反映他与父亲如何“抗争”,但不能据此认为毛泽东对父亲只有反叛而没有敬重。正是父亲的严厉,使毛泽东自幼克勤克俭;正是父亲的支持,毛泽东才得以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