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张晓晶: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还需要增加一个新的要素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这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回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金融体系区别于其他国家金融体系的鲜明特色...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筑牢系统性金融风险防线
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不断丰富和完善政策工具,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实践,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坚实支撑。一、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
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将迎来修订 评估指标可能有哪些变化?
在其看来,频繁跨省经营的银行具有很强的系统重要性:一方面,这些跨省经营的银行一旦发生金融风险,会波及全国范围内的个人和企业客户,给他们的资产造成损失;另一方面,随着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增加,整个银行体系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其系统性风险不断增长,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如果赋予跨省...
张明、王喆、陈胤默 | 全球新变局之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驱动...
本文贡献如下:一是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内生脆弱性和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全球新变局讨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新动力和新变量,是对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二是建立货币发行与货币竞争的二元分析框架,梳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主流方案,将数字货币最新进展及潜在影响考虑其中,结合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变局对代表性方案的可行...
《中国金融》|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认定
系统性金融风险目前尚未有一个国际社会公认的统一定义,但各方定义的内涵大致相同,即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引发金融体系整体或关键功能受到破坏、金融服务大范围中断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冲击的风险。总体而言,尽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应包含上述基本要素,但国际社会尚未形成一套定量可操作的分析认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标准...
陈骁、张明 | 养老金投资对经济金融稳定性影响研究综述
第二节梳理了养老金投资对资本市场稳定的潜在影响,包括资本市场主体和资本市场运行两方面,并总结了这些影响的异质性;第三节阐述了养老金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潜在风险;第四节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本身的制度设计缺陷,以及由此可能对经济金融稳定运行产生的负面冲击;第五节根据文献评述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对我国养老金...
招商宏观:以进促稳,202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解读
202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展示了当前风险状态下央行的基本态度。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后续央行有几点关注:一是通过促进名义经济增长,促进宏观杠杆率稳定;二是稳妥化解信贷风险,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经营贷贷款风险、同业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以及房地产融资风险;三是加快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以非信贷资产、新型...
金融监管总局内设机构第二次集体发文,释放哪些监管信号?
做好经济金融风险监测分析和决策信息服务方面,将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风险监测,推动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措施;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积极参与跨部门宏观形势研究分析,牵头建立金融监管总局专家座谈会和季度监管形势分析工作机制,强化重点金融风险分析研究和预研预判;紧紧围绕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
人大教授何青等万字长文论述“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因此,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既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又要完善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地,一是构建资本市场与银行并重的金融体系,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二是健全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形成金融投资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做好金融“五篇大...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24
传统宏观政策理论以新凯恩斯主义短期逆周期调节为内核,对中国等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适用性越来越弱。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突破了传统宏观政策理论的缺陷,更适用于作为宏观政策评价的理论依据。本报告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对2023年的宏观政策操作及其调控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为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