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图像及其文学母题研究
“与其将之付与实践的白白流逝,不若在泛舟弄月的此刻,乘兴醉饮,自在优游”;而《后赤壁赋》则进一步探索“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寻找非自明的意义”,“生生不息的世界,竟无任何人类的痕迹,它不但与三国的英雄往事无关,更与‘我’的存在毫无牵涉”,所以,苏轼“悄然而悲,肃然而恐”之后陷入了物我同一...
2023年自考大学语文高频考点:《前赤壁赋》的表达方法
文中的主客对话实际上是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3)文章以作者情感变化为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先写因泛舟江上而生遗世独立之乐,再写听到箫声呜咽而兴人生无常之悲,最后经过相互辩驳,认识归于一致,终于“喜而笑”,精神得到了...
读《赤壁赋》,看苏轼怎样安然渡过大起大落的后半生(203)
在赋中,诗人以自己的内在感情为线索,进行主客对话交流,达成不同观点的统一:先写见到月夜江上美景时,诗人陶醉于月夜泛舟;接着,写诗人闻客吹箫,又感伤于箫声悲凉;再接着,写客人哀叹人生失意,而产生怀古伤今的悲怆;第四,写诗人阐述思想超脱、宠辱不惊、随遇而安的处世高见;最后,写主客交欢,忘情尘世、超脱人生的...
封治国:项元汴书画收藏的递藏链研究——以安国和文氏父子为例
唐怀素《自叙帖》后有文彭观款,云:「嘉靖庚寅孟冬获观藏真《自叙》于陈湖陆氏,谨摹一过,文彭。」又,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苏轼书《前赤壁赋》,卷首伤缺四行,后有文征明一跋,云是文征明为之补书。然文嘉于《钤山堂书画记》中记:「纸白如雪,墨迹如新,惟前缺四行,余兄补之,吾家本也。」可证,所缺苏书...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永恒感,实际是在讲人真实的生活感受
当我们用我们的知识来衡量有用无用,世界是在我们的对岸,是被我们所认识的对象,好像你不在世界中一样。当你从世界的对岸走到世界中去,你会有花有月有楼台。所以苏轼《前赤壁赋》讲的风月、水月,“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种水月之思,真是荡漾在中国艺术极其微妙的地方。
从“周郎赤壁”到“东坡赤壁” 苏轼三咏赤壁完成的英雄之旅|东坡...
伍晓蔓声情并茂的分享方式赢得了在场观众阵阵掌声,她以苏轼创作于元丰五年的名篇为线索,带领大家细读“三咏赤壁”(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在三苏祠的东坡盘陀像前不时诵读词赋,让本场讲座沉浸感和氛围感十足。从意象看心境初到黄州的苏轼并不快乐“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近五年之久。今天,我们说“东坡”哲学从黄州开始,他是...
董氏绘画:禅境与文人士大夫情怀的结合
当然这是一般而论,唐宋八大家都是官。传世之作往往都是被贬后也就是“命”不“达”时写成的。比如苏轼的‘赤壁赋’,‘黄州寒食诗’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从这一点上看,假定董其昌从35岁入仕直到80岁退休,一直为官,我想董氏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未必有为。董其昌的成功在于“亦官亦隐,亦诗亦画。"乐怀于此。
常方舟评《同绘赤壁》|从图像维度想象苏轼
王文还提到南宋末年郑思肖和陆文圭分别撰有《苏东坡前赤壁赋图》和《赤壁图》两首诗。郑思肖和陆文圭皆有南宋遗民的自我认知,也是借赤壁图抒发文化认同。此外就笔者检索所及,南宋释宝昙有《为李方舟题东坡赤壁图》(此为诗僧,但和南宋士人交游密切),刘克庄有《赤壁图》诗。洪咨夔《正月二十四日早梦乞聪明于东坡》诗...
慢·读 | 与周国平共读一本书《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点评③:做人贵...
在黄州四年,那是苏东坡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官场的打击只是外在的,苏东坡很快就完成了新的人生定位和转变。譬如在住地开垦、下地务农,譬如游览自然风光、缅怀故人,所作《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为中华文学、艺术、哲学都做出巨大贡献,苏东坡本人亦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高三联考语文11月试卷
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叭儿狗了。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叭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