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国际空间站:隐藏其中的丰富研究成果
一种新型抗辐射聚合物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了一种由稀有金属及其他元素构成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高抗辐射性,而且其尺寸和重量适宜在太空中应用。这一成果所提供的知识能够为未来航天器和外星栖息地防护屏蔽的改进开发提供支撑。俄罗斯航天局的“防护复合材料”研究项目在空间站上进行了225天的测试,借助“Pille-IS...
中国空间站第七批55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返回并交付科学家研究
推动长寿命空间润滑材料、精密电子设备中子屏蔽材料、隔声隔热金属多孔材料、高性能金属软磁材料等的空间应用。返回的燃烧样品为基于甲烷燃烧合成的纳米颗粒材料,返回后科学家将进行颗粒粒径、形貌,晶格结构等分析,研究气相燃烧合成过程中,重力对前驱物液滴蒸发、纳米颗粒聚并生长以及结晶等过程的影响机理,力争为地外...
未来十年,中国空间站将聚焦四大研究领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未来十年,中国空间站将聚焦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以及空间新技术这四大研究领域,安排32个研究主题,准备滚动实施上千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
中国空间站将聚焦四大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
中国空间站将聚焦四大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10月15日,国新办就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6.040,0.52,3.35%)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会上介绍,未来十年,中国空间站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
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百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 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据介绍,当前空间站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在空间生命领域,揭示微重力影响成骨细胞形成变化的作用机制,发现与骨流失相关的10余个潜在重要靶点,有望应用于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国内首次在轨构建斑马鱼-金鱼藻二元生态系统,在轨稳定运行40余天,实现中国在空间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首次在空间完成水稻“...
未来十年,中国空间站将面向四大研究领域安排32个研究主题
10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未来十年,中国空间站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以及空间新技术这四大研究领域,安排32个研究主题,准...
探索生命起源等领域!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设施还有这些神奇功能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团队负责人张涛:这个细胞的实验系统,它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细胞组织实验模块,另外还有一个叫细胞组织检测和调控模块,它是通过管路来给它提供环境保障,比如说气体、气体浓度控制,包括激光光源提供。据悉,由于这次是在有人的空间站进行实验,并且很多实验都是由航天员来操作,起...
空间培养水稻、脊椎动物……中国空间站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当前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在空间生命领域,揭示微重力影响成骨细胞形成变化的作用机制,发现与骨流失相关的10余个潜在重要靶点,有望应用于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国内首次在轨构建斑马鱼—金鱼藻二元生态系统,在轨稳定运行40余天,实现我国在空间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首次在空间完成水稻“从...
达到预期目标!中国空间站脑电测试研究前景可期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王波:我们的研究目的其实有三个,一个是看空间环境对脑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第二个看一下人脑在空间怎么适应环境,重塑自己的神经。第三个我们要发展或者验证一些脑能力提升的技术。从远期来看,在空间站开展在轨脑电测试研究,为的是探索宇宙对人脑演化的奥秘,揭示生命体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
33项科学实验随天舟七号上太空 中国空间站将推进骨质疏松研究
“(航天员的骨质疏松)与地面老年人的骨质变化具有相似性。研究人在太空中的骨质变化不仅对保障航天员的在轨健康有重要意义,对地面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金福说。这是该团队第二次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送入空间站,此前该团队通过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搭载的实验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