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迎来25周年!NVIDIA GeForce 256开启3D图形革命
25年前,NVIDIA推出了GeForce256,彻底改变了PC游戏市场,为3D图形处理带来了专门的解决方案。在当时,PC游戏市场缺乏专门为游戏玩家设计的硬件,而GeForce256的推出标志着行业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3D游戏和视频加速器如RivaTNT或3dfxVoodoo3等插件解决方案是主流。GeForce256的出现,使得整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GPU发展史(二):改变游戏规则的3Dfx Voodoo
这被证明是Nvidia自1993年以来一直在寻找的里程碑卡,它在经济上和性能上都非常成功,以至于Nvidia需要寻找更远的芯片制作工厂来维持供应,于是与TSMC签署了制造协议,供应Riva128ZXs以及STMicro。到1997年底,Nvidia的3D显卡市场份额为24%,在3DfxInteractive之后排名第二,这主要归功于Riva128/128ZX。即使最终合同给了NEC...
最“卷”“皮衣刀客”?狂奔中的黄仁勋如何一次次死里逃生
相比同时期正处于巅峰状态的VooDoo显卡而言,Riva128性能稍有逊色,但贵在兼容性强,并且集成了3D和2D。当时性能最好的VooDoo显卡则是纯3D加速卡,也就是说在当时如果想要组一台VooDoo的机器,不仅要花300多美元买VooDoo显卡,还要额外花钱买2D卡,没有2D卡配合甚至连Windows都进不去,但NVIDIA的Riva128则只需要200美元即...
NVIDIA 与开发者合作用 NVIDIA ACE 为游戏和应用带来栩栩如生的...
NVIDIA今日推出NVIDIAAvatarCloudEngine(ACE)ProductionMicroservices,让游戏、工具和中间件开发者将最先进的生成式AI模型,加入到游戏和应用的虚拟数字人物中。开发者可以通过新的ACE微服务,利用NVIDIAAudio2Face??(A2F)等AI模型,以及NVIDIARiva自动语音识别(ASR)构建交互式虚拟数字化身,前者能...
一战赚了7200亿,恐怖的黄仁勋
凭借先后推出的Riva128ZX、RivaTNT、RivaTNT2,英伟达把市面上所有的显示芯片厂打得找不到北,连市场龙头3Dfx都节节败退。而英伟达1999年8月推出的GeForce256,更是号称世界上第一款GPU(图像处理单元)。和CPU不同,GPU凭借并行计算的方法,能将复杂的数学任务分解成更小更简单的计算,并一次性处理。GeForce25...
起底黄仁勋:为何中国没有英伟达?
经历了NV1、NV2失败的劫后余生,黄仁勋的经营理念走向成熟(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英伟达走上了市场需求优先、拥抱主流标准的务实路线。1997年4月,Nvidia正式推出了第三代产品NV3即Riva128。这款产品果断抛弃了四边形技术,成为全球首款支持硬件三角形引擎的128bit3D图形处理芯片。同时继续发挥“3+2”的初始特长,把性价比路线贯彻到底...
今早,黄仁勋宣布:最强AI芯片来了
1997年,英伟达推出第三代产品Riva128,不但支持新的行业标准,速度更是竞品的4倍。Riva128不负众望地获得了市场认可,上市四个月便卖出了100万片。1999年底,黄仁勋又出人意料地推出全新架构的显示芯片,即GeForce256,率先将显示芯片业带入GPU时代。第二次失败是在2007年,黄仁勋决定把CUDA内置入公司的所有GPU...
英伟达凭什么值2万亿美元,仅次于微软和苹果
出乎黄仁勋意料的是,世嘉CEO大方地同意了。在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喘息期,英伟达推出了“爆款”RIVA128显卡,终于渡过了难关。第二次“失败”正是CUDA的研发。作为一项能够带来超级计算能力的技术,CUDA在研发过程中消耗了英伟达数十亿美元的成本,但公司能够从CUDA获得的利润却因为市场规模不大而相当低迷,英伟达也因此受到...
忆往昔峥嵘岁月 回顾N卡这些年型号变迁(全文)_NVIDIA显示芯片...
2NVIDIA早期显卡型号NVIDIA早期显卡型号1995年5月份,NVIDIA推出了首款显示芯片代号NV1,使用了二次方程纹理贴图作为立体图形的实现方式。从此拉开的NVIDIA显示芯片的序幕,之后又推出了NV2芯片。1997年,NVIDIA推出RIVA系列产品RIVA128,GPU代号NV3,之后又陆续推出了RIVATNT、RIVATNT/Vanta等。最后一款RIVA系列产品RI...
历史上10款显卡见证NVIDIA起伏15年
2RIVA128:首次获得市场认可回顶部RIVA128:首次获得市场认可nVIDIA的首款产品NV1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而且花光了NVIDIA筹措过来的首笔投资,为了节省开支开发下一代图形芯片组,黄仁勋决定开源节流减少人力投入,仅留下核心开发人员,公司的规模也从100多人,一下子变成3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