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儋思想文化研讨会发言摘编:传承东坡居儋文化?? 引领儋洋...
张俊英介绍,苏轼的一生把儒家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与佛、禅、道、玄诸家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和心灵境界的人生哲学很好地结合起来,追求艺术化人生境界、心灵境界的人生哲学,将精神超越作为一种人生境界追求和实践,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的矛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
苏轼美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的融合——“三教合一”视角下的旷达超脱
苏轼的书法理论,特别是在《东坡题跋》等著作中关于书法的论述,深刻地蕴含着“三教合一”的哲学思考。他不仅讨论书法的技艺层面,更重视书法与人格修养、哲学思想的内在联系。苏轼认为,书法是“心画”,是个人心性与学养的外化,这一观点与儒家“文如其人”的思想不谋而合,强调书法应体现作者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
论苏轼书画艺术的“活法”思想
苏轼的“无定法”“本无法”,是在精熟于艺术技法基础上的超越,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其《题鲁公书草》云:“信手自然,动有姿态。”[15](P.2176)这种“姿态”流露于不经意之间,显示出一种逸于笔墨之外的高韵。苏轼有着一个不为法缚、纵逸不羁的画魂,他高标画意不画形,“论画以形似,见...
诗词之美:探索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与意境
宋词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其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词人们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哲思,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便以梦境为载体,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宋词的意象往往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
无尽藏——苏轼的艺术精神
苏轼的绘画审美趣味,形塑了中国画的基本性格;他的绘画艺术精神,使中国画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大变化。他还开创了具有自由意象和个性化的“尚意书风”,极大丰富了书法的意态形象,增强了书法的艺术性、观赏性和表现力,从而引导中国书法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彰显。
文人风骨 光耀千年——“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览走笔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苏轼的诗画一律论,支撑起中国文人画的理论架构,呈现出中国独有的审美特征,不仅对当时以他为中心的士人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还对后世的绘画理论乃至绘画实践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诗画结合,情景交融,成为中国艺术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一周观展|在这个展馆,一览“中国古代艺术通史”
地点: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展期:6月18日——8月25日展览呈现艺术家自上世纪90年代起知名的“一分钟雕塑”系列,以及使用服饰、食物等日常生活随手可得之物进行的创作。在这里,艺术家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进入生活的“雕塑”,并希望触及雕塑的观念界限,讲述“什么是雕塑”。
郭向明 :政治的失意与艺术的得意
词中貌似出世的内容实质上是入世思想的反拨,是其“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的儒家精神的写照。苏轼的超旷达观,是一个执着于现实人生者的超旷达观,其立身处事的心理准则,主要还是儒家的精神。而释、道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最终体现于他的思维理性一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逻辑。如他建议神宗的政治纲领是“结人心、厚风俗...
一周观展|上博聚焦古波斯艺术,伦敦再看德加与马奈
黄健亮一九六三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嘉义,长期以来致力传播紫砂艺术与茶文化,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征集评委。他的艺术作品用纯手工的方式呈现出古籍雕版木刻的效果,书写的内容来源于日常的阅读和感悟,图文搭配蕴含着作者巧妙的构思,妙趣横生,别具特色。山河之间——银川地区历史文物展...
活动回顾丨还原真实的苏东坡:从“文学艺术家”到“政治家”,启示...
汪政补充道,苏东坡是一个“六边形战士”,他拥有强大的内心定力,并坚守自己的理想。苏东坡之所以能够经历磨难而始终保持乐观豁达,是因为他精通儒释道思想,并完美地塑造了自己的精神内核。他始终热恋着人间,并以自己的诗词歌赋表达对人民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