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与科举关系的有益探索
科举与中国古代文人群体密切相关,对文人的家庭、生活、思想、观念、创作、评论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时期以来,从文化学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首先就是从科举这一角度开始的,程千帆撰《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傅璇琮撰《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在这一方面具有开拓的价值...
穿越回古代“考公”:你能成为科举状元吗?
明代的科举体系更为完备,如将学校与科考挂钩,乡试、会试、殿试等三级考试制度的设置,使得“国考”比唐宋两朝更为困难,乡试、会试的竞争之激烈,远远超过现今的高考。明朝秀才中举的比例多为30:1,中举率约为3.3%。举人中进士的比例,多为20:1,录取率约为5%。最终录取率约为0.036%,可见金榜题名之难。清代科举...
以西晋沿袭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为例,浅析西晋早期政治
而战乱之后,人口流动和社会变迁使得乡里选举这种制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中央不能通过乡里选举制度获得充足的人才,于是“九品中正制”也就应运而生了。对于九品中正制,也整理出了它的一些特征:给各州、郡、县都设立“中正官”,在自己所在的地区走访、考证、评议比较有责任和影响力的人,并以此作为可以评选为国家官吏...
历史上没有母权制,父权制之前是舅权制,对历史影响深远|文史宴
汉地的统治架构包含科层制和家族制的二元性:科层制体现了法魂墨骨的政治思想,而宗法制则是儒家的思想肉身。早期儒家固然有反对单一制的面向,但是家族和国家之间的对立,远不及共同防范社会网络壮大的共识。察举制和科举制这类国家设置的社会晋升通道,或可能对社会层面进行统治涵摄,但毕竟吸纳规模有限,更多的还是依赖...
中国历史上,历朝一直依赖的财政手段是什么?
因此,户籍人口消失、财税不足对政权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政府变得孱弱不堪,第一个周期终因制度丧失调整能力而崩塌。中国集权时代的第二个周期从北魏开始,结束于南宋。这个周期的制度特征是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和科举制,经济上采用均田制,税收上实行较为复杂的租庸调制,并辅以政府机关自我经营的财政收入。均田制出...
试论两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重大影响
科举制度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它开始创建于隋朝,在唐宋时期得以完善。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当时门阀士族的特权垄断,一定意义上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缺陷,在封建王朝皇权专制下,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对公众的政权开放,科举选拔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选拔读书人入仕为官,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皇权,避免...
清朝废除科举制:历史背后的真相与影响
2024-01-2018:52:50爱历史的小新四川0:00/0:00速度洗脑循环Error:Hlsisnotsupported.视频加载失败爱历史的小新239粉丝阅历史、走人生06:18“男人的无奈”05:23“爱国不是潮流,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04:24“妻子的崩溃”05:18“关于催婚的那点事儿”...
陈维昭:论经学流变、政治文化对中国科举史的影响
中国科举史始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前后经过了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延续了1300年。在这过程中,不但各个朝代的科举制度互有差异,而且每个朝代的科举制度自身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影响科举形态的形成及其变化的原因很多,政治、经济、哲学、学术、教...
隋唐为改革九品中正制而创科举,清朝虽废科举但其思想仍在人心中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和唐宋科举不同的是,元代科举只考德行明经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
公元1002年:科举为什么发生基因突变?
第二样黑科技是“锁院”。这是宋太宗时期固化下来的一种制度。简单说,朝廷决定谁是今年的主考官,不好意思,任命一发布,你就不能回家了,直接送到贡院去。考试结果公布之前,你是出不来的。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托关系走后门。第三样黑科技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糊名”。现在是1002年,5年后,1007年,宋朝就在科举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