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谈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从最早的著作《百年嬗蜕:中国近代的士与社会》,到后来的《晚清的士人与世相》,再到早几年的《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以及最近出版的《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关注主题就是传统中国的士人向现代新式知识人的历史转型,也因此一直关切维系中国历史...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读《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有感
在《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中,费孝通先生开篇就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先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把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括为“乡土性”。这里的“乡土性”是针对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而言的,中国社会“乡土性”的根源在于土地,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最后老死在这块土地。“我们...
四个主题,概括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十四篇文章 | 同读一本书
简单来说,现象在改变,但《乡土中国》观察社会的视角依然适用。《乡土中国》在今天的意义,更像是让人们在了解过去时,多了一种看清纷繁未来的视角。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乡土性正在被人们的流动性瓦解。在城市学研究专家吴缚龙看来,城市化进程促使中国社会脱离了稳定、静态的和可预测的乡土性。但四十年来...
“乡土中国”是如何变成“流动中国”的?
直到20世纪初期,按照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一书的概括,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世代定居是常态”。从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日常生活中的感官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低流动性的“乡土中国”而言,我国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向大规模、高频率迁移的“迁徙中国”...
【党建之声·书香花法】《乡土中国》?? —— 一切来自土地的,都...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于1947年出版,收集了先生在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邀,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在第一章《乡土本色》中,费先生开篇即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书中从乡土特色、文字、私德、礼治秩序、血缘等多个角度对...
新传考研|30分钟带你读完《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和《乡土中国》
一、内容概括(1)第一篇乡土本色1、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2、在社会学中,我们常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的目的,只因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
评《乡土中国》与费孝通
……如果你在村里走一走,就可以看见到处有三五成群割草的孩子,有些还不到10岁。……文化教育的价值在人们眼里,还不如孩子们割草直接为家庭收入做出的贡献大。(《江村经济》三章五节,十三章)费的根据出自一个小时空,而《乡土中国》意在概括一个大时空的特征。书名即可证明。乡土当为中国空间之大半;作者未...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全文以“民族复兴要从认识中国开始,要有世界眼光”为基调,以宏观历史时空为分界点,用18章的内容讲述了费孝通家学、留学、治学、建言的不同阶段。作者历时8年,遍访费孝通家人、师生、朋友,重走费孝通求学路和治学路,收集上百万字原始素材,终成此书。完整讲述费孝通先生的家族史、乡土情和书生志。
【高三一模】2022届奉贤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7.《乡土中国》的“再论文字下乡”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
高一新教材与旧教材有哪些不同
据介绍,教材每章首页都配有一首点题的小诗。前面提到的小诗,就出自生物学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应用。类似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里比比皆是,例如,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思考·讨论,特别提到1716年的康熙字典收录了“酶”这个字,并对其释义为“酒母也”,也就是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