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学历女性决定生育二孩,身为母亲的困境与与困惑
《新生育时代》分析说,在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当两个家庭为“冠姓权”做博弈或协商时,体现了家庭变迁的新变化,以及代际互动中“母系化”的倾向。“‘冠姓权’这个问题被看到、被提出,就是性别平等认知和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体现”。所有人的母职困境都一样不过,这些女性尽管经济条件和受教育情况都高于一般女性,...
“鹊桥”栏目创办40周年,《中国妇女》记录下的大龄青年婚恋变迁
但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84年以后,人口流动逐渐扩大,“单位”渐渐隐退,包括住房等福利都在淡化,青年男女的婚恋圈在扩大,社会分层也在扩大,“经济能力逐渐变为重要指标,还有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影响因素,交换婚开始出现,嫁给有钱人的比例增加,择偶匹配中,女性的外貌和男性的经济能力更多地挂上钩。”20世纪...
19世纪德国妇女职业化:随着社会变迁发展妇女职业生活发生变化
许多迹象表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小农妇生活越来越困难,家庭主妇的工作量增加;农村商业化以及机械化的进程加重了妇女的工作负担,因为妇女工作领域很晚才引进机械化。
贫穷的相遇与时代的变迁,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应该铭记
“中国在改善妇女地位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匹敌。”1949年以后的新中国,毛泽东把女性引领到了劳动领域,废止了裹小脚、童养媳和纳妾等‘传统习俗’真正实践了他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言壮语。”
特别策划 | 立体的女性们
这一季改编自四部曲的最后一卷《失踪的孩子》,聚焦了两位女主莉拉与莱农的壮年和晚年。熟知“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人都知道,这一系列之所以动人,就在于作者对于女性友谊和女性欲望的深刻洞察及描写,她将女性的“声音”贯穿进宏大的历史叙述中,让莉拉与莱农成为了本世纪中最引人热议的女性文学形象。
从无到有!TA见证了莘庄近百年的变迁与发展
莘庄钩针编结,本地俗称“结花边”“钩花”,因编结工具仅凭一根钩针,故又称“小扎钩”,是莘庄本地妇女独具的抽纱编结手工技艺(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如今,钩针编结作为中西文化合璧之花,在莘庄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影响了近百年来莘庄本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民风民俗。
...服饰展风采 巾帼谱华章——从《新华日报》看时代变迁中的女性
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人类生活必备要素,也是文明的标志。透过历朝历代服饰变化,人们能窥得时代变迁,服饰是时代的写照,从蔽体到华美,从臃肿到简便,从束缚到开放……纵观我国女性服饰发展,它与社会意识形态、女性地位、思想观念等紧密相关。旗袍、军装、工装、职业装、礼服、汉服……透过《新华日报》老报纸中具...
很多人围绕“女性不宜称先生”争执不休,却无一人道破其历史缘由
既有研究多从语言学角度进行探讨,但对于“女性称先生”的历史发展脉络却缺乏系统梳理和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意欲从概念史和性别视域出发,梳理“先生”概念传统和近代中不同的发展路径及其演变的内在理路,辨析近代“先生”概念在跨语际实践中与英文“mister”之间的复杂关联。
妇女节|605块石头与大唐女子的一生
历史学家姚平在《唐代女性的生命历程》中写道,在其统计的1560篇唐女性墓志铭中,有1230篇为已婚妇女。其次是包含了女尼、女道士的未婚女性,再之后是宫女。出生、出嫁、死去,是大多数唐朝女性在墓志中被记录下的人生轨迹。惯常的轨迹之外,也能读到一些非同寻常的人生。
张园举办“时代裙英”论坛:裙钗云集,穿越127年的女性力量
发达的交通、便捷的银行、畅通的通信,令新文化新思潮在这里兴起并迅速传播。1897年,裙钗大会在张园举行,超过112位中外妇女到场探讨上海女学问题。这场划时代的会议奠定了中国现代女学的起点,“孵化”了上海历史上各种时髦的第一次的张园,被视作中国女性力量的崛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