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纷飞含恨逝雄心未竟长太息 ——丁汝昌“生养死葬”三县探源
见丁汝昌作战悍勇,刘铭传便请李鸿章把丁汝昌调到自己“帐下”,同治三年(1864),丁汝昌升为副将。迁居巢县高林18岁离家从军,短短10年时间就成为“副将”,令丁家坎的族人为之骄傲!谁知就在当年,丁汝昌却决定将家室搬迁到巢县汪郎中村(今巢湖市散兵镇高林社区汪郎中村)。为何做出这样的决策?在当地流传至今的一种...
丁汝昌“生养死葬” 三县探源
据当地老人所传:丁汝昌18岁离家从军,短短8年时间就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为一个带兵的“副将”,丁家坎的族人为之骄傲!可谁知就在当年,丁汝昌却决定将家室搬迁到远离祖居地近百里的巢县汪郎中村(今巢湖市散兵镇高林社区汪郎中村)。为何做出这样决策?不论是丁氏家谱还是各版本的丁汝昌传记,均没有涉及此事的具体记述...
1959年,丁汝昌的墓葬遭到了盗掘,尸骨遭到了焚烧
在今天的中国,丁汝昌的名字再次被人们所提起,不仅是因为他在甲午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更因为他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海军的辉煌与梦想。他的墓地,已经成为了一处历史的见证,诉说着一个英雄的生前与身后,也提醒着后人不忘历史,珍惜和平。丁汝昌的故事,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他的各种传奇值得我们去探索、去...
缅怀先烈!甲午战争130周年:回望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一页
丁汝昌的遗言掷地有声:“余决不弃报国之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他是北洋海军的统帅,官至水师提督,即海军总司令。1894年9月17日黄海战役失败之后。他率领北洋水师余部反攻被日军占领的威海炮台阵地。日军围攻劝降,软硬兼施,丁汝昌率部300余人拼死抵抗,坚决拒绝投降,最后全部战死。1895年2月12日,由于弹尽粮...
面积仅16.7平方米,我国在英国“飞地”,至今竟有130年历史?
为了节省经费并锻炼海军士兵,李鸿章坚持要求由中国海军派遣士兵前往英国接船,并在与赫德的辩论中获得了胜利。1880年12月23日,丁汝昌率领北洋水师的士兵前往英国,这一事件在英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政府和民众对这支来自遥远东方的海军小队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尽管民间传唱的歌谣可能有所夸张或失真,但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些远...
日本木刻版画战争宣传的高峰:1894-1895年甲午战争
清知嘉是这些艺术家中最受人尊敬的一位,据统计,他在中日战争的短短十个月里创作了七十多幅三联画,通过对他的版画作品的概述,我们可以对其成就的惊人性质有所了解(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日本战争版画中描绘的最可敬的中国对手是丁汝昌上将,…
“丁汝昌投降图”登上读物?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丁汝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海军提督,对于中国的海防建设与海军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黄海海战中,丁汝昌在军舰飞桥督战时受伤,但他坚持坐在弹片纷飞的甲板上鼓励将士作战。威海卫保卫战中,这位海军提督不畏强敌,率领北洋舰队残存各舰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日本联合舰队的进攻。直到弹尽援绝,他依然坚拒了日联合舰队司令伊东...
历史读物现“丁汝昌投降图”,丁家后人不干了,出版社难逃其责
丁汝昌被戴“坏帽子”,丁家后人不干了,出版社难逃其责出版社显然是不太负责任,否则也不可能让读物在市面上流通6年之久。现在被发现之后也不过是一句轻飘飘的道歉就结束了,实在是无法平息众怒。据了解,《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是一个系列的故事,共计有10册书,现在只是发现其中一处问题,是否还有问题存在就...
小学生历史读物现“丁汝昌投降图”?多位皖籍文史学者谴责:严重...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相当于现在的海军司令员。李云胜表示,安徽本土一批学者对丁汝昌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丁汝昌的个人历史脉络是比较清晰的。甲午战争期间,丁汝昌指挥北洋水师与日军展开大东沟海战,后舰队退保...
丁汝昌纪念馆新馆开馆!
丁汝昌纪念馆陈列布展主要内容包括:东院、西院、院落走廊及三座池塘六大部分,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为主题,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陈列布展展示手法,弘扬庐江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让广大观众直观地了解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生平和主要事迹。出品:庐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