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孟 | 杨海文:行善得善与行恶得恶——基于《孟子·尽心上...
《论衡·命义第六》指出:“遭命者,行善于内,遭凶于外也。若颜渊、伯牛之徒,如何遭凶?颜渊、伯牛,行善者也,当得随命,福祐随至,何故遭凶?颜渊困于学,以才自杀;伯牛空居,而遭恶疾。”[6]遭命就是行善得恶。依据《刺孟篇》《命义篇》列举的事例,可知王充认为经验世界普遍存在“好心不得好报”的现象。...
《论语??颜渊第十二》1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文颜渊问仁德。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
崔海东:杨伯峻《论语译注》句读商榷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1]6-7愚按:杨说本于宋朱熹《论语集注》(下称《集注》)[2]72。误。句读当作:“...
姚爱斌:??从外饰到本体:“前文体论”时期的先秦两汉文章观丨...
也因此,在传统“文”之观念(不同于后来的“文体”观念)中就同时存在着两种相反相对而又相互依存的意义指向:一方面有不断彰显、突出文之形式结构的内在趋向,所谓“踵事而增华,变本而加厉”;另一方面又总是或显或隐地指向其所附属的不同层次的本体之物,并由文与其所属本体的关系规定着其根本意义和价值。[⑩]...
陶渊明的内修与自得-光明日报-光明网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关键在于自己实践,而不是别人的评价。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篇》)从这个意义来说,“修己”关键是“修德”,而“修德”的关键是“修心”。文字学家晁福林指出:“周代彝器中的‘德’字大异于甲骨文之处,是它所有的字都带有‘心’的偏旁。结合‘心之官则思’...
《论语》求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攻:攻击(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杨伯峻先生解释说:《论语》共用了四次“攻”字,如《先进篇》中“小子鸣鼓而攻之”,《颜渊篇》的“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的三个“攻”字都当“攻击”解,这里也不应例外。所以杨先生认为很多人将它理解为“治学”的“治”是不妥的。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
它告诉我们:“无讼”出自《论语·颜渊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审理案件,我跟别人差不多(没什么高明之处),一定要让案件不发生。网上词条中还解释了“无讼现象”:“古代中国很有影响的法律诉讼观念,甚至时至今日它还在广大的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着。简言之,人们在发生纠纷时...
汉代儒学对后世的影响
[39]《论语·颜渊篇》,杨伯峻《论语译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40]陆贾:《新语·至德篇》,王利器《新语校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41]《史记·项羽本纪》载:“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42]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走近孔子-光明日报-光明网
作者明确加以概括:“这一章是孔子在申明他的教育方针,或者说教学总纲”,这就很精练地表述了孔子的核心教育思想。而“游于艺”并非钱穆先生理解的“游泳在艺上”,乃是指学习“六艺”。又如《颜渊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通常注家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