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的三重维度
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核心是关于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基本观点,可以称为人本观点。所谓‘人本’,不是说人是世界之本,而是说人是社会生活之本。”[37]这种人本思想又以儒家学说为代表,充分肯定人的内在价值和人格尊严,强调人的社会主体性和历史主动性。“自汉代以至明清,儒家思想在中国文...
江畅、李雨欣:论精神需要的开发
精神需要的开发是个人和社群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社群的作用是先在的,个人的作用在社群的作用之后才能发生作用,但具有最终的决定性意义。只有家庭、学校、职场、国家都注重其成员精神需要的开发,所进行的开发彼此价值取向一致并且能够良性互动,社会成员才可能普遍开发自己的精神需要,其精神素质和精神境界才能由此得到普遍提升...
文化大观 | 唐明燕:共同富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
这种理念对改善百姓的生存境遇有积极作用。墨子在提倡按劳分配的同时,也重视社会保障问题,墨子心中的理想社会是“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因此,他劝导那些掌握了更多社会资源的人应该“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他对弱势群体充满同情,希望“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
道家“无为”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为何道家讲求“无为而治”呢
道家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表现上看上去是为上者“无所事事”,实则是老子借着为上者之“无所事事”,来体现百姓之“安居乐业”。百姓都生活得井然有序了,为上者自然就没啥可干的了。老子之“无为而治”是有其逻辑合理性的。所以,我们可以总结,“无为而治”看似消极,实则积极。另外,“无为而治”对于...
道家的理想人格在当代消费社会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另外,可以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性,淡泊无私的人格,提高人的心灵境界。道家的理想人格让人看淡利益冲突,看轻旦夕祸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人摆脱浮躁和功利,从追名逐利的浪潮中解放出来,对于当代社会普遍的压力群体具有缓解和治愈作用。三,消极作用:
当代视角下对庄子思想的再认识-光明日报-光明网
当然,在发掘庄子思想中历史闪光点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警惕其中的那些消极成分,例如庄子过分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集体精神等,这是在当代认识庄子思想过程中必须要直面的问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在今天可能还有一些人把历史上的老庄思想,看作消极思想的代名词,也有些人认为老庄思想只是属于两千多年前的精致古董,和...
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作者:钱念孙(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其精神追求和道德精髓,说到底都以提升人的素质,塑造理想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为旨归。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
中华传统审美意识四原理
在政治意义上,他们需要这一理想人格,以便“齐家治国平天下”,促进社会秩序、良政善治与世界和平。在审美意义上,他们推崇这一理想人格,一方面为了培养良好的鉴赏兴味,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如上所述,理想人格的生成与人类情感的本根密切相关。这一情感本根或情本体,有可能成长为某种积极或消极的东西。通常,...
中华智慧之光启迪治国与立人
当代人类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社会戾气甚嚣尘上。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发掘弘扬其中的精义要素,无疑有着重要的疗救功能。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是孔子门人子路75代孙,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传统道德精华被抛弃太多,必须...
新人文主义美学观
中国古代的“内圣外王”,包括内美外美,儒家重视,道家看重,禅宗推助,近世倡导,凝聚中国智者几千年理想,体现中国人的人格修为追求,是中国人文的一个精髓,中国文化和美学区别于西方文化及美学的一个标志。庄子美学主要对人不对事。从人自身、从他自己的理论和理解出发,讨论“真人”、“至人”、“神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