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交往:中国社会交往的新特征及其影响
中介化沟通凭借功能增强而使得其在特定的回应中更接近于面对面交流;第二,人们参与了社会世界的多层次建构,同时在不同的层面进行交流;第三,作为面对面交流的通用资源,媒介的持续可用性进一步增强;第四,我们正生活在将上述三种转变整合到一起的所有沟通行为的习惯和准则之中,其既包括面对面交流,也包括中介化沟通。
网络空间、文化型构与亲密关系变迁
时间结构(temporalstructure)、社交线索(socialcuse)、存储(storage)、可复制性(replicability)、可及性(reach)和移动性(mobility),并倾向于认为网络社会关系包括了网络公共社区与个体私人交往这样两个重要层面,互联网对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作用随之分为组织群体与私人关系两个层面(拜厄姆,2020:7...
网络社会心态的数智影响及传播规制
网络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在网络中的初级表现,是最原始、最纯粹的心理体验和情绪表达,一般带有反权威、反智、逆反等特征。以往对负面心态的引导更多以主流平台的家长式说教为主,此类形式并不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而数智技术则提供了新路径。一是利用社交机器人建立多层次传播网络。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显示,在Twitter...
田丽等:视觉说服社会计算的理论体系与范式创新
这不仅在于静态的图片,更在于动态视频的识别,通过计算机技术提取图像特征分析用户情感特质、个性特征和整体好感度等,并结合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多个维度来解读图像的深层含义。这个提取过程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以传播学、社会学等为背景的说服意图分类,如商业的说服意图与竞选的说服意图不同,说服意图应侧重于社会环境...
事件社会学——从“结构—事件”到“关系—事件”
前者将历史学降维成收集材料的辅助学科,认为史学仅仅关注对个别的描述,理应抛弃“政治崇拜”“个人崇拜”与“编年崇拜”;后者则坚持恢复历史认识实践的实证主义特征,认为只有个体是可理解的,拒绝接受强制概念和超越个体的集体与社会,排斥对规律的寻求(Simiand,1903;德拉克鲁瓦等,2016:87-100;伯克,2020:7-21)。
CELL文献速递:了解微生物如何在社会中传播并塑造健康
个体之间的菌株共享在同一家庭内,共同居住导致母亲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以及非亲属之间微生物菌株的共享增强(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同一家庭内的个体通常共享12%的肠道微生物菌株同一村落内个体之间的菌株共享率为4%-8%家庭层面的特征也会影响微生物组成例如,婴儿肠道中某些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包括乳杆菌属、梭菌属、肠杆菌属和克...
社会学视野中的政府研究:学术议题与学科传承
近年来,社会学开展了大量的政府研究,在经验与理论两方面都有明显的学术推进,但社会学开展政府研究的特点与贡献并没有被学界清晰地意识到。本文回顾了中国社会学界较有影响力的政府研究,从组织结构、人员网络、财政过程、组织技术、组织机制五个方面梳理其学术脉络。社会学开展政府研究具有鲜明的风格及独特贡献,体现于综...
杨奇光 | 重访“新闻生态”: 数字新闻中的概念弱隐喻及其理论化省思
在关系的层面,新闻生态理论还取用了学者曼努埃尔·卡斯特尔(ManuelCastells)“网络化社会”(networkedsociety)的理论资源,新闻生态理论所主张的新闻业行动者的个体特征与关系模式回应了卡斯特尔所论及的网络社会中关系节点的议题。此外,行动者网络理论也是新闻生态理论建构的重要来源。学者布鲁诺·拉图尔(BrunoLatour)提出...
崔凯:表达性与工具性:数字身份的起源与变迁
表达性数字身份为内在基底,意味着个体的数字内容和文本意义生产、象征资本、数字性格与人格魅力等质量属性;工具性数字身份是外在表征,意味着个体在社会空间获取资源的能力与权力地位,两者相互影响也相互转化。与数字社会身份类似,传统社会身份也体现出文化性与工具性一体两面的特征。沈艾娣对清末举人刘大鹏的研究表明,身份变...
王余意、周晓虹 | “新人”的塑造:社会表征与个体认同
如果将个体行为视为表征的一部分,那么这些行为从本质上讲是社会性的,并且在更大范围内会转化为一种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将成为个人思想的集体镜像。正是因为社会表征理论在提供个人与集体层面的联系时,包含了个人的思想、行动、社会话语以及集体事件和社会客体的形成,所以我们可以借此研究青年知识分子的观念和行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