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爱有差等》:回溯儒学源头,深挖先秦思想
《爱有差等: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围绕华夏制度文明,回溯儒学的源头,深挖先秦儒家思想精髓。全书分为"政论""经济""文化"三大部分,从孔孟原典出发,融合多学科知识,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全面剖析了原始儒学在政权组织形式、刑罚、税收、资源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等多维度的制度构建。作者认为...
从“天”与“人”看先秦儒家国家安全思想
“天”与“人”是儒家经典永恒的主题,亦是儒家思想家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有关国家安全方面的论述大致也是从“天”与“人”两种角度展开的。具体言之,值得当代思考的先秦儒家国家安全思想主要包括四方面:政治安全(1)“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周易》的《豫卦》和《既济卦》以辩证思维探讨了安与危的问题,...
先秦儒家的惠民思想
纵观先秦经典文献,可见诸多惠民思想,如《尚书》《周易》中关于爱民惠民的理念,《论语》中孔子的惠民论,《国语》《左传》中以和惠民的思想,等等。《尚书》中的惠民思想主要体现为爱民的思想,如“惟天惠民,惟辟奉天”“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等。《周易》在论述仁爱的惠民之德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衍变与特点
因此,儒家的伦理型政治思想到了荀子这里,可以说是作了一个博采众家之长的总结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及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大体说来,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衍化流变,但均具有如下一以贯之的理论特征:一、人(民)本主义。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仁也者,人也”以...
朱璐|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之言说
在先秦时期,政治上最具功效与影响力的学派,当言儒、道、墨、法。儒家学说主要是内圣外王之学,其中,内圣的主要内容为善养心性、修为道德;外王讲的是事功,儒家主张以内圣之修为而取得事功的成就。如周桂钿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一书中指出,"外王就是政治哲学"。儒家内圣思想的某些元素,如格君心之非、儒生的...
好书·新书|先秦儒学的核心文本,关键问题的“从心”论定
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儒家哲学、早期易学,近期关注重点为道家哲学(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著有《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竹简〈性自命出〉章句讲疏》《〈周易〉卦爻辞历史叙事研究》等。获评2019年第八届“士恒青年学者”,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
春秋战国时期五位思想家的核心理念及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催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这五位先贤各自代表了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思想传统,他们的主张对当时的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仁者爱人,礼治之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核心理念,将仁义道德作为个体和社会的基石。在孔子看来...
儒家的人格审美意识
先秦儒家:仁义、礼乐与人格审美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乱频仍的背景下,中国迎来了一批具有独立人格与理性精神的思想家、政治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遂由此形成。这一时期出现了儒、墨、道、法、兵、纵横、阴阳等主要学派,影响深远,其中儒家尤为重要。先秦儒家自孔子以来,即以“仁”作为人生的立足之本和人格的道...
先秦剧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过程中也有合流现象
诸子百家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诸子百家来自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
先秦时期残疾人救助思想浅论
先秦时期的残疾人救助实践主要体现在农耕社会的社群互助、儒家伦理的家庭支持、医学的初步介入以及道家的自然和谐观念。这些实践或多或少地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些生活保障和社会支持,形成了当时社会对残疾人关爱的局面。先秦时期的残疾人救助思想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社会结构的塑造中,也在道德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