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top-宁夏医科大学以代谢组学揭示炙甘草治疗心律失常的活性成分...
本研究评价了炙甘草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机制,探讨了炙甘草炮制前后主要成分在体内的分布,阐明了炙甘草治疗心律失常的活性成分;采用UPLC-Q-TOF/MS分析生甘草和炙甘草炮制前后的共同和不同成分。通过持续易怒和水平台睡眠剥夺建立阴虚证,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射氯化钙建立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应用心电图观察大鼠心率变化;随后进行ELISA...
...新突破:中山大学、高州市人民医院联合团队发现心律失常新机制
记者5月17日从茂名高州市获悉,近日,“双百行动”在助力高州县域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李伟强教授、项鹏教授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朱洁明教授团队和高州市人民医院朱秀龙教授团队合作,成功揭示了心外膜脂肪-心交感神经在心律失常中的重要作用并解析了其作用机制。该研究利用...
郑州赵根尚:心电图的产生机制及冠心病时心电图表现
3.心律失常:l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等因素,可能会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的出现可能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或心脏功能的异常。4.Q波异常:l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心电图上可能会出现病理性Q波。这是由于心肌坏死导致的电活动丧失。但并非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
我国科学家破解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及其衍生物作用机理
然而研究发现,服用BDQ可使患者心脏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而且对人源ATP合成酶也存在潜在的抑制作用。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获得了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蛋白样品,成功地解析了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分别结合BDQ和TBAJ-587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结构显示,BDQ和TBAJ-587以相同的方式结合到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转子的多个位点...
“饿死”结核杆菌!《自然》研究揭示抗结核药物作用机理
然而研究发现,BDQ由于与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相互作用导致患者心脏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且对人源ATP合成酶也存在潜在的交叉抑制活性。因此,揭示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的工作机制和BDQ的作用机理及其抑制人源ATP合成酶活性的分子机制,将有效助力新型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抑制剂的开发。
烟瘾戒不掉怎么办?戒烟药物来帮忙
常见(发生率≥1/100):中枢神经系统眩晕、头痛;胃肠道恶心、胃肠道不适、打呃、颚肌疼痛、口腔或喉咙痛(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偶见(发生率1/100-1/1000):心血管心跳加快或不规则;皮肤红斑、风疹。罕见(发生率≤1/1000):心血管可逆性房颤。禁忌哺乳期妇女禁用。近期的心肌梗塞、不稳定型或严重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
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存在因果联系吗?
利用超声和心电图等方法,研究者们发现小鼠的心脏泵血功能确实在持续衰退,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且伴随着心肌细胞的纤维化。这些都是临床上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理变化[9]。所谓心肌细胞纤维化,其实就是人体组织一种不够理想的自我修复过程。日常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的皮肤如果出现严重外伤,伤口在逐渐修复的过程中,会...
术后房颤怎么办?一文掌握术后房颤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
在非心脏手术中,预防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严重术后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相关,《2020年ESC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不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III,B)。2.胺碘酮胺碘酮可通过多种机制减少POAF的发生,包括抑制异位触发和折返活动。在PAPABEAR试验(601例)中,口服胺碘酮可显著降低术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6.1%vs29....
氧博士:无药可治的还原应激损伤与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的特效氧化疗法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疾病,与遗传、内分泌代谢紊乱有关。肥厚型心肌病会出现左室流出道梗阻、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病理改变。患者常有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头晕或晕厥的发生。晚期患者由于心肌顺应性的下降,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心房压增高而出现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强心苷治疗心房纤颤的机制主要是
洋地黄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正性频率、正性传导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对慢性衰竭的心脏,可以增加心排血量而改善症状,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其主要的作用机理为抑制自律性和加速旁路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