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治学」王伟光: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蕴含着与唯物史观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和创新萌芽,在中国社会历史观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性
古典时期的历史观主要表现为历史退化论或历史循环论。在柏拉图那里,人类历史始于理想的黄金时代,经白银时代和黄铜时代,一直衰落至黑铁时代。《礼记·礼运篇》也将最理想的大同之世放在遥远的过去,春秋公羊家将历史描述为从太平世到升平世再到乱世的衰退过程。在中国近代,严复是用“翻译—阐发”的方式译介《天演论》。...
八千年的凝视——汉字中国文物特展
历代学人对前贤的态度,往往最能反映历史观、审美态度和学识水平,在文学、史学、美术学等领域都卓成大家的鲁迅,面对所涉领域比自己还开阔雄浑得多的李斯,由衷生发敬意,并不让人意外。即便不算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成就,李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作为,亦彪炳史册,影响至今。在我看来,李斯最重要的贡献是协助秦始皇统一了文...
张志强:经、史、儒关系的重构与“批判儒学”之建立
而是能更为恰当地从儒家思想与历史衍变、时代激刺的关系中抉发出儒家思想的理想层面,深入其不为历史所化约的义理价值核心,这种价值核心在西汉的表现,即是西汉“新儒家”由素王、革命诸学说以及井田、辟雍、封禅、巡狩、明堂诸理想的礼家制度所表达的大同之道、天下为公之说。
圆桌|关于马克斯·韦伯的跨学科对话:“普遍历史”的迷思
从布局而言,本书首先梳理韦伯的核心问题为“合理化的普遍历史”(第一章),然后梳理了韦伯理论中普遍历史观的建构(第二章)以及韦伯面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现实时所做的理论妥协(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其中两个概念尤为重要:一是“家产官僚制”概念;二是“领袖民主”概念。然后赖老师进一步以“家产官僚制”...
辛德勇:谈谈怎样学习历史
钱穆先生这样的历史观,当然有它的合理性,而且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必须性,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很多珍贵内容,让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包括矫正西方文明的很多弊病(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但是钱穆先生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在现代社会中不能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只能是众多文化构成要素中的很小一...
北大哲学系教授: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
基于这样的原则,可以解释儒家的权威著作何以称经,亦可解释各家学派权威著作称经之例。《管子》《墨子》和《韩非子》里面均有“经”“传”之类的说法。墨家也将墨子的著作称为“墨经”,由此可见,在先秦时期,经并非是儒家作品的专有称呼。脱离经典的历史语境,我们很难理解经典所载的事实;但如果我们只拘泥于经典所...
【强国讲堂】刘东超: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稷下学宫”是一个开展研究和教育的机构。后来,荀子在齐国被人诋毁,于是他去了楚国,被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令。春申君去世后,荀子被免职。
孔子到底生活在怎样的时代?有着怎样的经历?为啥能提出儒家思想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因病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曾经大力推行私人讲学之风,推动了教育平民化。孔子生前曾经带领自己的学生,常年奔走于各国,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为儒家学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儒家是如何看待“名声”的?| 苟东锋
孔颖达解释“三不朽”为:“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可以说,立德为政教之事,立功为社会之事,立言为学术之事。立德、立功、立言都为名之实,是“立名”的前提。凡此皆涉及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时间观,由此便造成了一种留名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