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音乐与人生 | 王岳川受邀在中国音乐学院进行学术演讲
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诗文、书画、音乐)重视性灵、气韵、意境、神形、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凝神寂照,澄怀味道,游目周览,俯仰自得,创造出的艺境泊然无染,空灵幽渺。哲性诗学相当重视艺术对灵魂的提升功效。因为美和艺术把未来的理想先行带入历史现实,艺术积淀着人类远古无意识,并从一个更高的存在(道)出发,召...
汇聚161名专家学者!第十三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临响问题、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意象问题、当代音乐表演美学问题、现当代音乐作品中的美学特质、意境创造、审美判断标准问题、西方音乐范畴下的哲学-美学理论问题、西方音乐作品中的美学特质问题等不同视角进行研讨。
张俊列 | 课程美学论纲
有学者疑惑道:“‘课程’和‘美学’分属不同范畴,课程是学习经验或内容,而美学则是一门学问(discipline),若要说‘课程即美学’,则首先要说明其意义是指‘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课程内涵’或是指‘课程具有美学的意涵’。无论指称何种意义,皆须进一步讨论‘美学’与‘课程’两者的关系。”[3]把“课程”与“美学”...
中国意象理论的当代转型
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叶朗等学者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意象理论资源,提出“美是意象”等一系列学说,认为“境界”(实指“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比起其他的美学范畴来,更为本质、更为重要;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象”而非“美”。由此,他们以中国传统意象理论为“养料”,使中国意象理论面向世界、面向当代转型,实...
快讯丨第三届美学与艺术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召开
由此,“崇高”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主要与自然有关。他强调了从自然向人和艺术的转化,而这种自然转向人再转向艺术的过程,同样也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的推动有着巨大关联。他强调,自夏夫茨伯里、伯克到康德,“崇高”的名词化用法作为审美范畴得以确定,形成了美与崇高的二元对立模式。这种模式从英国到德国的跨越...
中国意象理论的当代转型-光明日报-光明网
????意象,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理论范畴,镌刻着中华文化基因的烙印,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意象是审美主体通过“观”“味”“悟”三重审美体验,创构出的主客统一、心象交融的审美形态。意象具有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超脱表象的特性,闪耀着中国美学崇高的审美理想与思想光芒。自20世纪以来,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
麦琳说“大俗即大雅”,真的么?
俗与雅,其实是一种美学范畴。那么,从美学角度看,“俗气”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定义“俗气”?“俗”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和复杂性的概念。它既可以指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普通,也可以涵盖文化、艺术领域的通俗、流行。这种情况下的“俗”,是不带贬义的。
重读马克思的美学笔记
这样,读者就会循着马克思摘记的次序,进入美学的一个个殿堂,体味着那些概念、范畴的深邃含义。比如,“观念超越形象的范围,并把自己的无穷同形象这一有穷对立起来”——这句话是用来界定崇高的,假定人脑中的观念不受形象的限制,就可以产生出有穷或无穷的概念。像这样的界说,马克思没有放过费舍对一切崇高所做的描述:...
敦煌乐舞图像的艺术造境与中华美学精神
敦煌乐舞图像中存在两个世界,即“神圣的世界”和“世俗的世界”,二者同构了一个圣俗交融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空间。神圣世界的营造,主要体现在天宫、飞天、化生、药叉以及乐舞等宗教图像中;世俗世界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供养人、宴饮、歌舞、出行、百戏等展现世间生活的图像中。敦煌壁画中的乐伎类别有伎乐天和伎乐人两种...
想象、身份和资本主义:日本流行音乐简史②——新式媒体之下的新...
广播节目是20世纪50年代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它们的制作和消费相对便宜,50年代美国基地收听的FarEastNetwork(FEN)的大多数节目都是娱乐向:包括当地FENDJ音乐节目、美国联合广播节目、合众社小时新闻简报和美国职业体育报道。这一广播无意之中成为日本音乐人接收美国音乐的窗口。然而,电视的出现意味着日本广播衰落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