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专栏 | 陶立璠:改革开放语境下的中国民俗学
为讲习班授课的师资队伍应该说无比强大,著名民俗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宗教学家和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费孝通、林耀华、马学良、杨堃、杨成志、容肇祖、常惠、常任侠、白寿彝、罗致平、罗永麟、宋兆麟、张紫晨、刘魁立、陶立璠、张振犁、柯杨等,都冒着酷暑,应邀前来授课。他们中许多是老一辈民俗学家,...
学人专栏 | 刘铁梁:“ 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惯有的思路是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这种四分法对民俗现象进行分类,然后以此思路进行文字资料的搜集或者调查题目的设计,最后又以此为体例进行写作。这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性,肢解了民众的生活世界。按这种分类法写成的民俗志,资料虽然面面俱到,但缺乏对地方生活整体与民俗...
陈建华、李公明对谈跨界、大文学史与全球史中的现代中国(上)
大众、民间和通俗这三个概念,究竟有怎么样的交叉关系,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是我感觉到当人们提到大众概念的时候,它的群众动员性含义或者政治性色彩会更浓;当说到民间的时候,一般会把看作是民俗性的,是民俗学、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对于通俗,好像很难把它归纳为究竟是文艺学、人类学、民俗学还是都市研究。这几个概念...
常国毅、马知遥:数字时代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审思
社区数字化赋能应鼓励科技专家、社会学学者、人类学学者、民俗学学者、艺术工作者等不同领域专家的密切合作,旨在探求在利用数字工具增强非遗的可见性和传播力的同时,保护和传承其内在的文化精髓。这种跨学科对话,以确保技术应用不仅服务于社区的实际需要,同时能敏锐捕捉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微妙之处与复杂性。四是,建立社...
学人专栏|陈勤建:略论民俗与民族精神
一.民俗——民族民众精神意愿立场观念的展演民俗与民族精神的关联,首先在于民俗展现了民族民众的群体化文化精神的走向。按照现代民俗学的理论指南,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文化的基础层或基石,其间代表了民众群体的精神意愿和立场观念。①可是,上述理念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普遍的理解和认同,包括我们的知识界。民俗学...
【文史论坛】非遗中典型而极具张力的民间文学||孟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分的六个大类里,第一个就是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民间文学最基本的传播形态即是口口相传,不仅内容上承载一方水土一个民族的集体智慧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在语言上保留民族识别的主要标志和地域特色,这也成为文化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史志编修】村志的编写||王复兴
组织者可根据编志需要设计座谈内容,一般说座谈内容可包含以下诸项:村庄起源、姓氏由来、人口变迁、村情风貌、环境变化、社会状况、战争影响、农业生产、村民生活、政治运动、人物活动、重要事件、奇闻异事等。座谈会的优长之处是,对村人村事特别是重要日期的回忆,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会使资料更全面、更准确。年...
对于拉美来说,魔幻现实主义也是个舶来品
《不止魔幻:拉美文学第一课》是拉美文学阅读的入门级读物,作者侯健在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拉美文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深入述评具有代表性的拉美作家在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者从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讲起,探讨拉美小说的缘起,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回溯拉美的“...
杨焄︱“睡美人”来到中国之后(下)
在“初民心理”大类中,他列出“复活系”一项,同样从民俗学的视角指出这类作品反映了“初民更信仰人死后可以复活”,举出的典型例证就有“最著名的《玫瑰花萼》(一作《睡美人》)”,接着便根据收录在《时谐》中的格林版故事概述其内容。其后不久,赵景深另撰《童话学ABC》(世界书局,1929年),在第三章《...
强化中华美育精神实践,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最后,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美育价值与功能,强化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充分借助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力量,将农村景观、种业文化、农田艺术和乡村建筑纳入教育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农村感受和体验传统工艺和非遗的魅力。鼓励学生陶冶性情,学会欣赏自然和乡村美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学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