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晚穿行的经历,胜过读好多本书|对话刘亮程
刘亮程:这就是一种心理文化,任何一个打铁的人,他心中有使用者,工厂造的镰刀是一种模子造给所有人的,手工打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单独打给某一个人的或者来定制的,即使不定制铁匠也会想到几年前买过镰刀的某个人,他的镰刀有可能坏了,该过来买镰刀了,他会想着给他打一把镰刀等着他来。手工业跟现在的工业完全不一...
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浦锦这所学校不一般
在校园红色劳动——“麦子说”活动中,学生们不仅积极参与农耕文化的体验与学习,更深入挖掘各民族面点制作的独特技艺与文化内涵。他们通过手账和小报等形式,记录并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以此彰显对民族情感的深切体验和爱国之志的坚定表达。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上师三附小南校的学生深刻认识到,中...
一堂“节气课”,彰显育人之美
本报讯(孔德静王建明)“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节气快到了,这个时节麦子谷粒逐渐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小满未满,所以叫小满。”近日,在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的“节气课”上,笪红艳老师和同学们讨论小满节气。“小满节气里蕴含着怎样的时光故事,它又跟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具体联系呢?”在这次节气课上,师生开始了节气...
老人手写家庭小报47年记录时代变迁
上千期的小报绝大部分都是老人手绘手写制成,记录了全家人的衣食住行的生活小事儿。报纸内容虽然琐碎,却展现了这家人的生活变迁。81岁的张天赐老家在天津,18岁时被学校分配到了国棉二厂。“那时的石家庄可没现在这么繁华,整个城区范围也不大,四周都是麦子地。”张天赐老人说,1960年,他被工厂派到石家庄工业学院进...
SOHO小报变《信小报》三月首发
封面上,除了《信小报》的字样外,出现次数最多、最醒目的就是“复活”二字。并注有“落地的麦子不死,《信小报》复活”的字样。新的《信小报》设有“淘金史”、“北京评论”、“小春秋”等栏目,传承了原“小报”的人文气息。接受网络预订据了解,“复活”后的首期《信小报》将于今年3月份发行,此后每月8日...
谢华良:儿童文学的“麦田守望者”
《麦子,麦子》《朋友洋钉》《苏自力的秋天》……谢华良早期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我很纯朴》系列作品,在谢华良看来,乡村孩子身上的那种淳朴,是一种优秀品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这种正直、善良、勇于担当的品质保存下来(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视野的开拓,谢华良从写自己逐渐过渡到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寻根少...
关于对陕西省第五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暨教育...
根据《关于举办陕西省第五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陕教保办〔2020〕5号)安排,经学校报送、县区初赛、市级复赛、省级评审和电话复核,陕西省教育厅拟对遴选出的704件优秀作品进行通报表彰。现将作品名单(见附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1年5月13日至20日。
海子逝世30周年其弟撰文 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际诗酒文化大会”(sjwxdh)。时值著名诗人海子逝世30周年,海子胞弟查曙明撰文怀念哥哥,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跟着海子胞弟,一起走进海子的生活吧。回忆我的哥哥海子文/查曙明海子是我的大哥,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怀宁县查湾村高桥屋。村子坐落在安庆市北郊...
柳红:赶上高考的首班车
我也常常参加值班。1977年夏天,是我们最后一次学农,三夏。去的是顺义县白各庄。一进院,缸满院净;早上5点起床,割麦子;夜战打麦子,摊场;下雨抢场,龙口夺粮,刻钢版,出小报,在村里广播,白天有时还开批判会。回北京时光脚走在雨中说快板词:“脚踏泥泞路,不当老爷兵,胜利凯旋进北京。”一路吹口琴,唱歌。
【靖远一中校庆专栏】冯玉雷:“乌兰草”,让学子长成擎天大树
靖远曾经是黄河与丝绸之路、长城交汇的明珠,也是与草原文化交流互通的前沿阵地,底蕴深厚,文化发达。我惊喜地发现,母校与时俱进,开放办学,顺应时代潮流,把学校教育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发展紧密结合,主动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中!这是历史性的超越!“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