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毁坏财物的刑事立案与行政处罚、民事纠纷的界限司法认定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的故意毁坏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图片来自网络1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毁坏、损坏的方式可以是各式各样,如打砸、焚烧等破坏性手段,使公私财物全部...
推进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二是要加强理论创新,坚持立足国情,充分汲取域外有益法治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兼容并蓄,推动建构符合国情、科学合理、面向实践的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三是要强化组织协调,发挥好刑法学研究的引领作用,开创中国刑法学研究...
案例丨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
刑法理论通说认为,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笔者不完全认同此观点,因为间接故意心态下的散布虚构事实行为,也可能构成诽谤。要弄清诽谤罪能否由间接故意构成,必须首先研究诽谤罪主观故意的特点,事实上,诽谤罪的故意内容有着与其他犯罪故意不同的特点。一般认为,犯罪故意由认识...
使用Telegram(飞机)聊天软件是否认定刑法中主观“明知”
2023年以来,中国大陆公安在打击缅北诈骗以及国内掩饰隐瞒犯罪等活动中,发现涉案嫌疑人大量使用Telegram等加密通讯软件作为沟通工具,特别是Telegram以安全性和隐私性著称的即时通讯软件,其端到端加密的特性使得用户之间的通信内容难以被第三方监听或解读。然而,这种特性也使得Telegram成为了一些犯罪嫌疑人用来逃避执法部门监...
刑法中“推定明知”的46种法定情形一览表|2024修订版
昭通市昭阳区人民法院2024修订版:刑法中“推定明知”的46种法定情形序号内容来源依据1第五条认定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明知”,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被窝藏、包庇的犯罪人的情况,以及行为人和犯罪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
传销犯罪中对“客观骗取”推定的辩护思路
(二)客观上推定被骗,不代表参与人员主观上有欺骗的故意上述司法指导意见中,推定参与人员当自己不认为自己被骗,也不认为自己在骗取他人时,采取客观之说,以客观事实为主(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这样,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事实才是控、辩双方围绕和针对的重点,而不被犯罪嫌疑人主观认为“是否被骗”诱导。但要注意一种情形,就是“客观骗取”说...
检法视点 | 《中国检察官》: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刑事推定
采用刑事推定规则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确保所依据的基础事实客观、真实。只有基础事实客观、真实,才有可能得到能够利用的推定事实。推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主要依据行为人的欺骗方式和事后行为人的行为等基础事实。1.行为人的欺骗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行为人采取的欺骗方式是虚构事实、隐瞒真...
【2024】刑法中“推定明知”的46种法定情形
1、第五条认定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明知”,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被窝藏、包庇的犯罪人的情况,以及行为人和犯罪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来源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窝藏、包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1〕16号...
周光权|??刑法谦抑性的实践展开
刑法宽容性则意味着行为虽然形式上符合处罚规定,但侵害性较小的,刑法必须保持克制;行政处罚可以采用推定的方式判定行政违法性,但是,刑法上除非分则有类似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的特别规定,否则不能采用推定方式认定刑事违法性。刑法不完整性则强调,刑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处罚范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法秩序统一并不要求不同...
刑事责任年龄再成焦点话题,专家建议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他表示,事实上,不少低龄未成年人实施故意杀人等特定恶性暴力犯罪时,客观上已具备刑法意义上的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只是刑法将其划入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推定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已。如果不考虑实践中这种主观恶性大、有意为之甚或恶意利用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规定实施恶性暴力犯罪的情况,那追求的只是一般正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