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修家谱建祠堂,强行在外工作的家族成员出资,合情理合法吗?
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农村老家的本姓家族重修家谱和重建祖宗祠堂,要求在外地工作的家族成员出钱,从法律这个层面来讲,是完全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家族内部集资和捐款,必须要履行相关的法律规定,必须向当地主管的行政方面申请和报批,在祠堂的宅基地方面,必须依据土地治理法规审批,获得宅基地的资格,才能动工...
杨维桢、祠堂、朱熹和半亩方塘万卷楼
记得小时候经常和父亲一起去“清白堂”的齐东粮站交公粮和卖余粮(谷子)。公粮就是每亩粮田固定免费上交的农业税,数量很少;卖给国家的余粮才是大头,国家出钱向农民买,当然余粮指标也是有规定的,据说每亩的余粮指标二三十年不作变动。有一次收粮工作人员说我家的谷子有点潮需要边上再晒一下,再用粮站的风车过扇...
“岁修”为百年老建筑延年益寿
直到岁修制度的推行,祠堂漏雨的现象得到处理,门扇得以修复、墙面污渍得到清理,改善了文物依存环境,避免将来可能需要的大修大补。修缮后的祠堂,村民们来得更多了,人气足了,各项活动也都在这里如火如荼地举办。在岁修推行的过程中,得到修缮的不只是建筑本身,村民们的集体记忆也被更好地保护和延续。建于清代的茶西...
中山率先实施不可移动文物岁修制度全覆盖 2023年岁修项目已全部完工
如不及时进行保养维护,祠堂多处木结构会因渗水逐步朽化。南朗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江介绍,南塘简氏大宗祠曾于2002年由村民捐款修缮过,此后的20多年再未进行过修缮保养。直到岁修制度的推行,祠堂漏雨的现象得到处理,门扇得以修复、墙面污渍得到清理,改善了文物依存环境,避免将来可能需要的大修大补。修缮后的...
【文化中国行】中山“岁修制度” 推动文化振兴
“小病不医成大患”,如不及时进行保养维护,祠堂多处木结构会因渗水逐步朽化。经了解,南塘简氏大宗祠曾于2002年由村民捐款修缮过,至今未进行过修缮保养。文物岁修制度的实施,补齐了村集体文物保养维护的资金短板,排除了村集体文物修缮的各种顾虑。通过岁修维养,祠堂漏雨现象得到处理,门扇得以修复、墙面污渍得到清理,...
珠海南屏镇北山村古建活化利用|修复老祠堂老民宅 留下深厚历史文脉
“古建保护分为静态一级保护和动态保护,民间祠堂和老宅子可以在保护修复的基础上进行活化,也就是说对古建中那些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可以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让其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此我们明确了修旧如旧与创新设计相结合的古建修复保护理念(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薛文说。
惠州一矿山爆破,滚落巨石砸穿山下祠堂,事故原因仍在调查
然后对受损的程度评估出修复或重建祠堂所需的资金。银海矿业将承担岩子村祠堂修复或重建的所需资金,银海矿业与岩子村小组村民协商后,银海矿业一次性将修复或重建款转给协商后指定的专款账号收款。岩子村祠堂重建时间需要村小组和银海矿业协商后决定修复或重建的时间。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郭秋成田飞...
花都推动古村活化利用 探索以文兴村实践路径
绣花功夫:祠堂修旧如旧,文化嵌入肌理感受古村肌理格局,触摸历史记忆沉淀。三华村位于花都区新华街,立村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徐氏宗族在此延绵生息。初见三华村,这里与不少岭南古村落有着共同点:村落依水而建,保留有独特的村落布局,精巧的古朴建筑与现代村居错落排列,祠堂门面气势宏伟,灰塑、木刻等岭南元素印证着风俗...
福建“客家第一祠”坍塌背后:夯土浸泡超6小时,保险已预赔付三百万
古建筑文物的日常维护一般靠文保员,李氏大宗祠由于设有管委会,由李文强和理事宗亲等11人维护管理,职责是接待李氏宗亲和游客;巡查、看管消防器械,防火防盗。尽管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资金更多的还是靠宗亲筹款。宗祠日常的住宿旅游等捐款收入,基本足以负担几人的工资费用,每人每日50元到60元不等。
花都区三华村以文明实践为抓手 活化利用文物建筑
修旧如旧:让后人能感受历史魅力广州市花都区三华村是新华街较大的城中村之一,有着900多年历史,村内分布多间祠堂书院、古树名木众多。据悉,村中现有祠堂22座,共有15处文物保护单位,当中的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更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华村还是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会的所在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16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