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意见》在第三部分“畅通诉讼程序,及时提供有效法律救济”用多个条文对网络侮辱、诽谤案件的公诉标准和程序适用问题作了规定。首先要说明的是,进一步明确网络侮辱、诽谤的公诉标准,是落实刑法规定、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传统的侮辱、诽谤犯罪多发生在熟人之间,且往往事出有因,为了保护被害人隐私、...
今日法律问答·言论自由的约束:侮辱与正当评价的界限在哪儿?
在法律性质上,侮辱、诽谤罪属于道德犯,体系解释本罪应从道德规范入手,如:公然侮辱他人的暴力方式以粪便强行塞入他人口中,《民法典》即使没有规定,司法人员也应以有违公俗的规则认定侮辱罪。《刑法》规定侮辱、诽谤罪,其目的主要是保护自然人的名誉权;但名誉权与人格权、隐私权,以及个人信息权存在本质上的联...
坚持“三个导向”高质效推进刑事检察工作
当今时代,社会转型持续加快,要更加注重与时俱进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内涵,让检察履职更契合法治精神。例如,以前诽谤主要是口口相传,影响范围有限,因此法律规定诽谤罪一般是自诉案件。但现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诽谤,则可能让被害人一夜之间“社会性死亡”,再依赖被害人提起自诉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在办理祖孙合影被造谣为“老夫少...
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的乏力与重塑——以侮辱、诽谤罪为中心
侮辱、诽谤罪的行为方式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根据同类解释的方法,“其他方法”应该达到“暴力”手段相当的程度,而网络暴力行为达不到“暴力”程度,无法适用《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最后,从罪名设置上看,增设新罪具有可行性。网络暴力罪侵犯的依然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因此可以...
立即删除谣言!福州市教育局严正声明!|刑法|诽谤罪|微文明|法外之...
相关法律条文《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包括转发...
散播网络谣言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侮辱罪、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
最高法:诽谤信息转发500次可判刑系实证研究确定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今天起实施。要点速读诽谤信息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行为人不明知而发布转发的不构成诽谤罪在网络辱骂恐吓他人属于寻衅滋事...
个体工商户应属于职务侵占罪中的“其他单位”
根据我国刑法第271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本质上是业务侵占行为,行为基本特征是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单位财物,法律关系的实质是员工与单位之间的非法转移财产关系。因此,对职务侵占罪中的“其他单位”的解释,必须考察专门...
寻衅滋事罪在网络空间的规范适用
寻衅滋事罪在网络空间的规范适用2013年9月9日,“两高”共同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网络诽谤解释》)。《网络诽谤解释》规定了网络型寻衅滋事罪,即对于网络空间中严重的造谣传谣行为,可认定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同时,明确了两种入罪行为方式。
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认定
从文义解释的角度出发,虚假诉讼犯罪行为原则上应当限定为使民事法律关系从无到有的情形。另外,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关于诬告陷害罪的规定、第二百四十六条关于诽谤罪的规定等多个条文均使用了“捏造”一词,理论和实践中均认为,上述刑法条文中的“捏造”均是指无中生有、凭空虚构特定事实。根据体系解释原则,除有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