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严经》胎生品第三 白话译文
这样的人,就能生到密严佛土。天主,对于那些修行禅定的人来说,如果心中还有攀缘之心,就容易被色、声等外境所迷惑,产生执着,无法坚固定力。这种情况被称为散动之道。禅定的力量虽然能超越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甚至到达无想众生的境界,但如果修行者被禅定本身所束缚,那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因此,修行者应当善于调伏...
智者研修|陈兵教授:佛教·佛法·佛学·学佛
我们日常的意识大概有十多种活动状态,还有人所不知道的非常特异的一些活动状态,叫做“意识转换状态”,比如由禅定所得的经验,由通神所得的经验等等。释迦牟尼佛所得的体验是在禅定的基础之上,通过用智慧观察人生痛苦的根源,所获得的一种觉悟。在这一点上,跟其他宗教的教主所获得的宗教体验有很大不同。比如耶稣跟默...
当代年轻人:一边「躁狂」,一边「抑郁」
经历死亡(佛学禅定)以后的体验是「我连死亡体验都得到了,我也不太在乎我一直以为我想要的权力、金钱、成就与完美伴侣了。」禅定舍得(「舍得」一词受吴和鸣启发):我连命都可以舍,这是多么大的得。因为舍命,我得到了这么多(人生领悟),那些物质层面的利益貌似突然没有那么重要了。禅定之后的真实体验是:功成名就、...
戒幢佛学研究所发布2024年秋季招生简章
以信仰建设和僧格养成为重心,发扬“从律仪生活中培养僧人形象,从禅定修行中增强信心道念,从闻思经教中树立正知正见”的“戒幢精神”,践行“悲智双运、自觉觉他”的校训和“戒幢”“研究”两大内涵,逐步形成了“道风严谨务实,学修紧张有序,
本性法师《一月映万川》:看话禅法的修证方法
止即是寂,观即是照。止观双行,寂照并运。如鸟两翼,如车两轮,务宜均等。须知参禅,绝对不用意识,意识是禅定的生死冤家。《楞严经》阿难问定,佛未与说定之先,即破除意识。不独破除恶念,乃至所有胜善功能,亦复破尽无余,即不用意识之明证也。意识亦有惺寂,即共寂照相仿佛,不可不察。古德有云:“寂寂惺惺...
本性法师《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的由来
当代禅门又一高僧圆瑛大师(1878—1953)的禅修宗旨是教宗兼弘,侧重禅净,归心净土,念佛则智愚老少咸宜,而念佛达到极致,则与禅悟无异(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圆瑛大师提倡禅净双修,禅修时系心于佛,即守定阿弥陀佛的话头参究,实际上把禅修融进净土,为归心净土提供修持基础。
何静: 融摄与会通——与佛教交涉中生成的阳明心学
摘要:王阳明在与佛教的交涉中充分吸收??融摄佛理,会通儒释,建构起新的心学体系??阳明的心本论与佛学的心本论思维??心如虚空??含容万物??无相无住??心性本觉??“寂知”等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王阳明对禅定较为熟谙,曾亲历从澄心静虑到明心见性的过程,龙场悟道与这种体验紧密相关??阳明提出良知毋...
冥想、禅定、打坐到底有什么区别?丨冥想Q&A
答案揭晓:是的。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实际上三者描述的是同一件事情——即通过主动地觉察或静坐,获得更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更愉悦的生命体验。但是,由于这一古老的技法已经流传得相当久远,所以冥想、打坐、禅定这三者的界定和侧重也就随着其来源文化的演变而变得各有不同。
鉴赏|云冈石窟雕刻中的手印:从禅定印到说法印
一、禅定印禅定印,禅,即为思惟静虑而研习;定,心定止之境界。一心考物为禅,一境静念为定。禅与定皆为心之德,二者合而一为“禅定”。禅定印,就是佛陀在菩提树下习道时禅思入定的象征手势。将双手心向上放在下腹部,把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尖相接,表示坐禅安定之意。右手总是压在左手上,象征方法的完善...
济群法师:修行跟着感觉走不靠谱
很多人以为禅修是要控制什么,比如以呼吸为专注对象时,就刻意地控制呼吸,这是不对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现象,不需要去控制。如果把呼吸作为禅修对象,只是通过觉知呼吸来培养专注力,让心持续、稳定地安住下来。当心能够定下来,就不会随着各种情绪或外境起伏,更不会被它们所控制。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培养觉知,看清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