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国如何“从空气中制造炸药和粮食”,消除饥饿也让无数人亡
1900年,“开拓工业的新途”研究迈出了坚实步伐。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化学巨匠弗列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他以铁丝为媒介,巧妙地将氮气和氢气共舞于炽热之中,孕育出珍贵的氨气。而这氨气,又如同魔法般轻松蜕变为尿素和硝铵,为化肥与炸药的诞生奠定了基石。巴斯夫公司,这位德国化工界的巨头,对这项发现展现出浓厚兴趣。...
强磁场下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首先,由硝酸铁和尿素组成的复合物在210℃下完全分解,形成磁铁矿纳米晶体;其次,随着浓度的增加,过饱和溶液中的磁铁矿纳米晶聚集成更大的次级固态磁铁矿纳米团簇(SMNC);最后,位于SMNC最外层的磁铁矿纳米晶体将在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中,以小的内部颗粒为代价进一步生长。外部磁场能诱导内部颗粒的溶化并加速向外迁移,使H...
硝酸铵简史 生存还是毁灭?
哈伯和博施不能坐视石灰氮法固氮技术的崛起。经过一番艰苦探索之后,巴斯夫发现,虽然将氨直接转化成硝酸比较麻烦,但可以比较方便地将其转化成和智利硝石主要成分相同的物质——硝酸钠。这意味着只要政府肯投资,巴斯夫即可在短期内大量生产可用于制造炸药的“智利硝石”。为此,博施游说德国政府,强调硝酸钠可以很方便地用...
毁誉参半:哈伯发明合成氨技术丨科学史小画
原来硝酸是制备炸药的重要原料,在合成氨技术发现之前,硝酸只能从天然硝石中提取。军火的制备受限于智利出口硝石的数量,这制约了战争的扩大化。一战期间,哈伯担任德国新成立的凯撒·威廉物理化学及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在哈伯推动下,奥堡合成氨工厂与德国政府建立了合作:改造氨工厂,每月生产5千吨硝酸钠供军方使用。这一合作...
两位诺奖得主的悲惨人生
·哈伯的撕逼对象瓦尔特·能斯特的导师奥斯特瓦尔德也做过相似的实验,他用高温高压和铁作为催化剂来发生反应,本来都要申请专利了,但是后来卡尔·博施指了实验的致命缺点——奥斯特瓦尔德所用的铁里面本生就含有硝酸铁,而硝酸铁在高温高压下会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所以这压根不是氮气和氢气反应,也就是说奥斯特瓦尔德的...
一文解决颜色描述问题|pccs|明度|色卡|色相|饱和度_手机网易网
Ostwald作为元老级的色彩体系,早在1919年就由德国化学家FriedrichWilhelmOstwald发表(热知识,这位Ostwald曾以“在催化作用与化学平衡和反应方面的工作,以及由氨制硝酸的方法”获得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我们大学化学中提到的“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就是此人的杰作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
德国化工史上最大的一次事故!善后工作持续了三年,人们却无动于衷?
虽然硝酸铵1659年就已被德国人J.R.格劳贝尔(JohannRudolfGlauber,1604–1670)首次制得,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初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的合成氨法固氮工程取得突破之后它才得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因为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NH??)的工艺解决之后,人们便可以通过氨氧化法或硝石-硫酸法来批量生产硝酸(HNO??),然后再用氨中和...
北大教授细说贝鲁特大爆炸 “元凶”:100年了,人类仍未吸取教训
虽然硝酸铵1659年就已被德国人J.R.格劳贝尔(JohannRudolfGlauber,1604–1670)首次制得,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初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的合成氨法固氮工程取得突破之后它才得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因为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NH??)的工艺解决之后,人们便可以通过氨氧化法或硝石-硫酸法来批量生产硝酸(HNO??),然...
爱沙尼亚塔尔图市文化印象_文化动态_民主与法制网 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奥斯特瓦尔德是出生于拉脱维亚的德国籍物理化学家,是物理化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872年至1875年就读于塔尔图大学,毕业后在塔尔图大学任教并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到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大学任教。1909年,他因“在催化作用与化学平衡和反应方面的工作,以及氨制硝酸的方法”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超级有意思的分析化学年谱。。。
1766年,发现化学元素氢,通过氢、氧的火花放电而得水,通过氧、氮的火花放电而得硝酸(英国:卡文迪许)。1770年,改进化学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吹管分析和湿法分析(瑞典:柏格曼)。1770年左右,制成含砷杀虫剂、颜料“席勒绿”并从复杂有机物中提得多种重要有机酸(瑞典: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