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真本 (历代祖师珍藏相传)
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以其不为大。第八章道在得一夫一者至贵,无适于天下。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人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人无以贞将恐蹶。是以圣人抱...
“不争就是最大的争”,得道之人就是以无为之理做无不为之事
当另一面满足之后自然转化为这一面,这就是不争、这就是无为,但是却是最有效果且神奇的做法,这就是变动阴阳之法,也是一种颠倒乾坤做法,说的更玄妙一点就是“同鬼神合其德”,看似无为而实则无不为,如此即合于道而臻于无为自然之理,所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生于有,有生于无,因为道化阴阳...
陈赟:“大道之行”与原初秩序经验:《礼运》“大同”新解
就秩序典范而言,帝道的核心是“德”,“德”之本质是施与而不求回报的“让”,在“禅让”传说中五帝之德得以具象化,但这里的“德”是前制度化、前体制化的,它并非自觉的制度与体制创建的成果,而是以传统和习惯法方式表现出来的不被作为秩序的秩序,故而大同叙事中有礼意而无礼制。王道的核心则是“礼”,“礼”...
何益鑫 : “道法自然”:本原的两重分化及其统一
此“不教之教”,即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或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的“不言之教”,即不试图用言语(政令)教导和开化百姓。不言之教,是为了“复众之所过”。河上公注:“众人学问[皆]反,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实]也。”(见王卡,第251页)可从。
酒与古代佛教僧人之戒律实践 | 王磊
凡犯波逸提之僧人,须当众忏悔方可消罪。而且律典中所言之饮酒,并不只是如一般之饮用,即使以草、头发等细小物蘸取入口亦为犯戒。甚至于不仅是出家的僧人,在家居士亦不得饮酒。《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称:“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俗凡夫如是罪过。若过是罪,皆由饮酒故。从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
传统文化的教育之道及其启示
第三,就是相对于“言教”的“不言之教”(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郭店楚简《老子》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谓不言之教,其实就是“身教”和“行教”。孔子的教育就多行“不言之教”。有一次,子贡问君子,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贡口才好,擅长辞令,孔子让其“行在言先”,正是对症下药。还有一次,孔子对...
网友:东方圣人有很多 其中一位在承德
回溯中华5000年历史,在古代出了以圣王姜太公为代表的许多位圣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除武圣(圣王)姜子牙之外,还有道圣老子、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书圣王羲之等等。由于他们都是世界东方的中国人,所以,统称他们为“东方圣人”。这些“东方圣人”们,为中华民族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华文化体系的构建,为中华民族的延续作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思想与启示
道家也非常重视教育,但是道家追寻大道,更重视的是不言之教,如“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二》),“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天运》)。实际上这与儒家的身教的理念也是相通的,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法家...
吴越边界——吴越文化交错的湖州
上述三解,就韦昭所言“三吴”的本义来说,应该是《水经注》所言最为接近。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考之甚详。唐以后两说虽不无小歧,但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将会稽排除在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说中,吴兴与吴郡一直稳定地跻身三吴。这可以反映出自三国以降及至唐代,吴兴一直是吴文化的核心范围。
现场&直播丨王军:从元大都到北京城
不言信者,信主土而统属于君,故中孚云“信及豚鱼”,是其义也。若“首出庶物”而“四时不忒”者,乾之象也。“厚德载物”而五行相生者,土之功也。土居中宫,分王四季,亦由人君无为皇极,而奄有天下。水火金木,非土不载;仁义礼智,非君不弘。信既统属于君,故先言乾而后不言信,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