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字有没有繁体写法?
“才”字有没有繁体写法?(隶书)“才”,没有繁体字。或曰,“纔”是“才”的繁体字。这个说法不确。“繁体字”,是就简化之后的“简体字”而言。这是说,“繁体字”是“简体字”的“本字”。“纔”不是“才”的“本字”;“才”也不是由“才”简化而成。它俩,是“通假”的关系——因为音同,而...
出土文献与《续汉书·郡国志》郡县名称校勘札记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作“汁邡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汁防侯”,目前传世文献总计出现四种写法,难以判断孰是孰非。吴式芬、罗福颐、马孟龙综合封泥、碑志等材料,认为《汉志》“什邡”乃“汁邡”之误。吴氏、罗氏所举东汉永元八年(96)《南安长王君平乡道碑》、建宁五年(172)《武都丞吕国已下...
《三国前夜》:一个“经学昌明”王朝的覆灭史
关于东汉的文献资料,主要就是《后汉书》《东观汉记》《三国志》等,这些传世文献在写人物的时候,本身就写得不是很集中。以《后汉书》为例,写某个人物时可能会举两三个例子来证明他的个性,不会像《史记》那样浓墨重彩地写。我们更不可能给这些人物编造出对话或行动,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允许的。怎样突破这...
??王刚:南昌海昏侯墓《论语》文本及相关问题初探
但在汉代出土《论语》中,不仅海昏简,在定州《论语》中,也出现了“中尼”的写法,与此相类的“管仲”,有时也写作“管中”,与“知”、“智”混用一样,“中”、“仲”是混用的。有学者不明白古今字的道理,看到定州简中有“中尼”一词后,贸然判定:“文本粗疏”、“用字随便”,认为:“孔子字‘仲尼’,在先...
【甘快看】说“敦煌”
《汉书》以后,有关敦煌的记载就史不绝书了。从以上引文可以看出:第一,作为地名的敦煌,其出现的时间早于西汉大军击败河西匈奴。换言之,早在匈奴控制河西的时候,敦煌就已作为地名出现了。第二,在最早的史书记载中,敦煌的“敦”字还有“燉”和“焞”两种写法。依据古代字典的解释,“燉”“焞”两字是互通的。
《说文解字》第835课:“胫、胻、腓、腨”,四个跟小腿有关的字
(二)kēng(www.e993.com)2024年11月2日。专用于“胫胫”一词。直貌。《汉书·杨恽传》:“左冯翊韩延寿有罪下狱,郎中丘常谓恽曰:‘闻君侯讼韩冯翊当得活乎?’恽曰:‘事何容易!胫胫者未必全也。’”颜师古注:“胫胫,直貌也。”胫的小篆写法如图:(胫的小篆写法)2、胻。读hé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胻,胫耑也。
《说文解字》第803课:古时候,诸侯死了为啥叫“薨”?
薧的小篆写法如图:(薧的小篆写法)3、[死次](GB字库已无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音有两个:(一)z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战见血曰伤,乱或为惽,死而复生为[死次]。从死,次声。”形声字。本义是复苏;复活。
胡中行:王昭君与和番的女人们
但是也有异腔别调,比如元朝的马致远,就是写“枯藤老树昏鸦”的那一位,大概同情王昭君过了头,不能忍受心仪的美女远嫁异邦,所以写了杂剧《汉宫秋》,让她在汉番交界的界河里投水而死,保持了冰清玉洁。这种写法太离谱,改变历史人物的结局,只有在科幻的穿越剧里才允许的。
书南朝八十卷通史 集刊校一千载精详——读点校本《南史》修订本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历史的连续性和政治的统一性与中国历史上绳绳相继的修史传统密切相关,自《史记》《汉书》以来,至清乾隆年间确定的“二十四史”,是最能体现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典籍系统,其中,成书于初唐时代的《南史》与《北史》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作物的故事丨苜蓿随天马
西汉时,苜蓿通过丝绸之路引种中国,此后在汉唐史籍中,多写作“目宿”“牧宿”“木粟”,又有“连枝草”“怀风草”等称谓,隋唐以后统一写作为“苜蓿”。这些写法是对苜蓿在古代伊朗语中的发音“busuk”、“buxsux”的音译。本文尝试对苜蓿引种中国的若干问题以及其在汉唐时期的传播等问题进行初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