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造谣博流量 罚你没商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警方提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发布网络言论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于编造、传播、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必将给予严厉打击。请广大网民自觉...
最高法:诽谤信息转发500次可判刑系实证研究确定
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今天起实施。要点速读诽...
安阳县看守所-律师会见-申请取保候审-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诽谤罪,是指故意散布捏造的虚假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979年《刑法》第145条规定了本罪,1997年《刑法》第246条对罪状作了补充和修改。为适应互联网的变化,解决被害人取证难的问题,《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本条第3款规定。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
「以案释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污蔑要担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
网络不是泄私愤诋毁他人的法外之地
赔偿相关损失500元。[法官释法]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刑法中虽然没有名誉权的直接规定,但侵犯名誉权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所以,作为公民无论身处社会还是虚拟网络都要守住法律底线,严格慎独自律,作线上线下文明守法好公民。
【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盒武器’?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在信息网络上制造、散布谣言,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肆意谩骂、恶意诋毁、披露隐私、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诽谤罪、侮辱罪定罪处罚;02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雷山公安查处一起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案件
雷山公安提醒广大网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环境。相关法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可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时,此行为可能涉及刑事责任,例如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禄丰法院提醒您: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
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的乏力与重塑——以侮辱、诽谤罪为中心
刑法学界关注网络暴力并非新近的研究命题,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为网络暴力治理所给出的方案,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大致有四种:增设新的专项治理网络暴力的罪名;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罪案件全面公诉化;将网络暴力行为拟制为伤害、杀人行为;制定《反网络暴力法》。
网络诽谤犯罪行为的司法认定
网络诽谤犯罪行为的司法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诽谤罪系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犯罪时有发生。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