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学者来说,研究中国越来越难 参考独家
学者们获得资金的难度也在加大,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中国研究的资助显著下降。一些学者担心,在北京不断积累有关西方的专业知识之际,中国研究的没落将使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处理对华关系时面临更多困难,毕竟中国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者罗里·特鲁克斯说:“我们对中国的了解...
在“区域”中发现中国“大历史”——区域史研究的历程、现状与展望
进入21世纪,曾经困扰上一辈学者的区域研究是否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区域的“微观”研究是否与“宏观”通史叙述具有同等价值等带有历史哲学色彩的问题基本上不再是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思想顾虑。自施坚雅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历史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研...
纪念︱中国环境史研究:伊懋可教授访谈
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拉斯各大学、剑桥大学,1972-1989年在牛津大学教授中国史并担任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从1990年起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任中国史和亚太区域史教授和召集人。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的模式》,《中国文化地图》,《另类历史:从欧洲视角看中国论文集》,《华人世界变动着的历史》,《帝制后期中国...
中国学近年有何特点?今日研究承载何种使命?
梁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哈佛大学创建东亚研究中心,聚焦中西方现代接触下的中国研究,带动中国学兴起。而中国学的源头,则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汉学。汉学主要关注的是传统中国古典文化,重在典籍的翻译、校勘、考据与注释等。中国学则是指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情况及其成果,属...
傅立民:美国用蹩脚的战略理由,为自己阻碍中国统一的行为辩护
数百万曾赴美留学的中国人也许无法充分理解我的这个有时令人难以捉摸的祖国,但他们对美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远超过寥寥数千名在华学习过的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我很少赞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观点,可他正确地指出了这种危险:随着实际在中国生活过的美国人数量越来越少,美国人对中国形成的看法也会越来越与现实脱节。安全...
交流与互鉴——记第五届中国美国史青年学者论坛
10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美国史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与会学者们围绕政治文化、司法权力、外交理论、国际关系、军事安全、社会文化、史学理论、城市史、环境史、医疗卫生史、族裔性别史、经贸科技史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ShakoOutlook|我与格鲁吉亚第一本《中国历史》 The Story of...
研究期间,我找到了几位对研究中国历史非常有帮助的学者,例如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白寿彝,美国中国史研究专家、汉学家史景迁等等。他们的书籍成为了我们敲开中国浩瀚历史大门的钥匙。
全球视域中的当代中国之学
不过,人们认可专业汉学产生于法国,更看重法国学者开始以“科学的方式”对中国进行研究而非一般的了解。②第二,在全球视域下,不同区域形成具有各自地域文化特征的中国之学。在20世纪之前,主要在俄国和日本形成了有别于欧洲汉学传统的系统化的中国学问。俄国从1715年起向中国派出东正教使团,并基于此发展出传教士汉学...
把“龙”误译“dragon”: 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大败笔?|文化纵横
1988年,时为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的阎云翔撰文说:“笔者一向坚持认为中国的龙既不是西方的毒龙(dragon),也不是印度的那伽(naga),三种神异动物不可混为一谈,也不宜采用一个名称互译(如汉译佛经将naga译作龙,不少英文著作将龙译作dragon)。”1991年,资深英语专家葛传槼指出:“dragon这个词用于人是‘可怕的人’...
“曹顺庆先生学术思想暨中国话语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与会学者对曹顺庆先生丰厚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与阐发,并围绕“文论失语症研究”“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研究”“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比较文学阐释学研究”“比较诗学研究”“东方文论话语研究”“文明互鉴与重写文明史研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等议题进一步探讨了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