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刚刚镇压戊戌变法的慈禧,为何两年以后却成了维新派?
而汉族督抚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态度,除了对慈禧失望至极,也跟两年前的百日维新有关。康梁虽然是个伪君子,但大家对权力的热爱和向往是一致的,如果当时大清真的能够吸取甲午战败的教训,变法维新未必不可为。然而一方面是康梁太过天真,另一方面慈禧也不愿放权,最终百日维新成了一锅夹生饭,六君子喋血街头。然而这件事...
保尔:晚清四大名臣,为何今天张之洞粉丝最少?
就思想而言,张之洞的《劝学篇》仍是在宣扬最传统的忠君理念,与维新变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某种程度上,他所谓的“旧学”、“新学”,只是换了一副样貌、加了若干因素的“新洋务”罢了。正因如此,尽管康有为在著名的《公车上书》中盛赞张之洞“有天下之望”,但维新派并未真正指望过张之洞。张氏固然借维新之机扬名...
徐焰:一百二十年后,回望戊戌变法
那些手握兵权、财权的洋务派如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虽不同于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却对那几个一步登天的维新派文人更为不满,关键时刻都不会支持变法。历史悲剧的启示此外,有青春热血和书生意气者若突然掌握了权力,往往会急于推进改革,冒进的结果必然欲速则不达。作为一场全国范围的“变法”,改革的“工程量”是巨大的...
从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到当代书家,这场书法展恰似百余年对话
而晚清名臣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办新式教育、办实业、练新军,具有鲜明的维新变法精神,不遗余力在增强国力、改善民生、抵御外侮等方面积极作为。观展者欣赏墨宝张之洞在湖广幕府时期,与张裕钊、康有为、杨守敬、吴大澂、罗振玉、沈曾植、黄牧甫、端方、缪荃孙、梁启超、梁鼎芬、樊增祥等代表性学人书家都...
戊戌政变:六君子的必死之局,慈禧不按常理出牌,张之洞捞人失败
而在戊戌变法过程中,维新派骨干存在派系之分。杨锐是张之洞“第一亲厚之弟子”,与刘光第深受其信任和器重,他们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林旭、谭嗣同与康有为主张相近,认为应激进改革。变法后期,康有为树敌过多,光绪因他的建议被慈禧责骂。光绪让杨锐等人想办法平衡慈禧与变法,杨锐认识到康有为是变法受阻根源,建议...
李提摩太:维新变法始末
在抓捕变法维新人士的时候,城门关闭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梁启超想方设法逃到天津去了,想在天津乘坐日本船外逃。他遭到了官府船只的追捕,最终侥幸逃脱,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船只。我到天津去找英国公使,他正从北戴河返回的途中。我请求公使帮助拯救皇帝和维新人士。他与前任欧格纳爵士完全不同,对维新变法运动存在着很大的偏见,甚至在回来...
1898年,谭嗣同被慈禧下令在菜市口砍头,他的子孙后代都怎样了?
1898年9月28日,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第七天,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被慈禧太后下令以钝刀处决年仅33岁。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热血之躯践行变法理想,成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从被捕到就义仅仅四天,未经审讯便惨遭杀害,命运的齿轮在此刻戛然而止。
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我们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
所以,维新变法从一开始实施,几人就没有想明白变法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洋务运动的失败,对维新变法的失败早有预示。洋务运动之所以能够持续那么久,从19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90年代,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它没有触及到慈禧太后集团的利益,因此得以谨小慎微地存活下来。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与贵州
戊戌变法期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向光绪帝进呈《劝学篇》,阐释自己的变革主张,深得光绪帝赞许,广为刊印,在京城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而李端棻在京城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掀起改变中国命运的戊戌变法。很快李端棻因戊戌维新被革职谪边,张之洞仍是朝廷重臣,但他们的私人情谊依然深厚。
清末立宪,主导者袁世凯、张之洞都用心不纯,必然沦为闹剧|文史宴
袁世凯、张之洞虽然极力推行新政,但对立宪并无太大热情,袁世凯是想借立宪而篡权投机,张之洞则像维新变法时期一样主张“缓进”,如认为官制改革应“京官少改,外官缓改”,甚至放狠话道如此改革恐造成“眉睫之祸”。而其他军机大臣如奕劻是袁世凯同党,世续、鹿传霖内心反对立宪,真正主张立宪的载沣又懦弱无能,“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