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学者郑玄:通过对《诗经》解读,催生了对后世诗学的诗歌理论
郑玄在阐释《诗经》时,将“美刺”与“比兴”紧密结合,以“比兴”手法实现“美刺”目的,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达到讽喻朝政、教化讽谏的诗教目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诚然,郑玄将“比兴”“美刺”结合起来解《诗》,非他独创,但他广泛吸纳前人“比兴”“美刺”的精华,融合时代观念及个人学术见解,建构起相对完整的“...
程俊英谈《诗经》(一):风、雅、颂三大类,古人按什么标准来分?
古人将风、雅、颂和《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连在一起,称为“诗之六义”。(摘自《诗经译注:彩图玲珑本》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5月版)
《诗经??风??秦风??蒹葭》中“蒹葭”指的是什么?
而且《诗经》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般是“赋、比、兴”,其中“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衬托男女好合。因此,《诗经??风??秦风??蒹葭》是采用“兴”的手法,以...
诗经随笔:《国风??卫风??淇奥》鉴赏之一
《淇奥》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这是《诗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全诗共三章,每章开头均以“瞻彼淇奥,绿竹……”起兴,形成了回环往复、韵律优美的节奏感。这种结构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还使得诗歌内容在反复吟咏中逐渐深化,情感逐渐升华。同时,每章在对君子的描述上各有侧重,既保持了诗歌的统一性...
《坡芽歌书》邂逅《诗经》:浪漫情歌唤醒千年传统魅力!
《坡芽歌书》表现手法与《诗经》的赋比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充分体现了壮族作为稻作民族所具有的诗性思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坡芽歌书》遇上《诗经·郑风·子衿》碰撞出的风采吧↓-01-这是一首纯云南出品的节目...
全民阅读大会丨《坡芽歌书》邂逅《诗经》:浪漫情歌唤醒千年传统...
《坡芽歌书》表现手法与《诗经》的赋比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充分体现了壮族作为稻作民族所具有的诗性思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坡芽歌书》遇上《诗经·郑风·子衿》碰撞出的风采吧-01-这是一首纯云南出品的节目
了解《诗经》,你只需要五分钟
《诗经》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创立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是直接叙事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是不假修饰的白描手法和直白表达,在描绘景物、展现场面、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有显著的艺术效果。“比”就是比喻,即以彼物比此物,是以更具体形象而又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事物...
寒梅傲雪独自开,清影疏香照千秋
同时,画家们也开始以更加细腻的手法表现梅花,如宋代画家马麟的《层叠冰绡图》就是其中的代表。南宋马麟《层叠冰绡图》轴图中描绘的两枝梅花,被誉为绿萼梅,乃梅花中的珍品。它们的枝干纤细而坚韧,花朵繁密且婀娜多姿,均采用了双勾填色法进行绘制。这种画法极为精细,层次清晰,无论是枝干的曲折,还是花朵的正反...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寄情山水、托物言志,是中国文学独特的表现手法。历代文人对山川形胜、日月光华、喧鸟鸣禽、残红飞絮的吟咏歌唱,重在表露内心的“志”和“道”。无论是盛世时的豪放、激昂、雄壮与飘逸,还是乱世时的低沉、苍凉、孤独与悲怆,都充分表现出浓郁深厚的家国情怀。文以载道,在对天地万物的行吟中寄托家国情怀,是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