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生生:蔡邕书论中的生命工夫
书道生生:蔡邕书论中的生命工夫承蒙屿澂先生约稿,拙文《书道生生:蔡邕书论中的生命工夫》发表于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2024秋季号。文章是对蔡邕书论三篇《笔论》《九势》《篆势》的疏解,现分享其中第一部分即《笔论》疏解于此,请网友批评指正。引用请以《中国文化》纸刊为准,完整论文亦请见纸...
蔡邕留下来的一部隶书,被誉为“笔法之祖”,董其昌评:妙到毫巅
书法的核心是“笔法”,用赵子昂的话说:“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如果没有将它学到手,即使写上100年,也没有任何用处。“笔法”代代相传,以蔡邕为始,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蔡邕,字伯喈,东汉阳嘉...
论晋唐时期的书学取法
古人向碑刻学习书法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除了上文谈到的东汉官方所立的由著名书法家蔡邕为主要书丹人的《熹平石经》,为人们提供标准文字、书法楷模之外,文献中还有很多人们向碑刻学书的记载。王羲之自述其学书的经历时,提到他最初向卫夫人学书,但后来见到前代众多名家的书作和碑刻,眼界顿开,认为仅向卫夫人学...
朱中原:《曾、李书学十论》
其后跋曰:“北魏王匽志,从《王基残碑》蜕化,以蔡之枝(支)流耳。”此碑虽是北魏小真书,然其承三国《王基碑》之笔法,《王基碑》为八分书,乃中郎(蔡邕)之别派。曾农髯作真,多采八分之法。7李瑞清“河汾唐将相,宛雒汉公侯”五言联及“笔法受长史,解字贾侍中”五言联(图11、图12)可看作其参悟《流沙坠...
言恭达:当代书法文化的思考
其一,轻视笔法。历代书论对用笔用墨均有严密高标的要求。作为书法艺术内形式的笔法,更是重中之重。全国各类展览中有些作品重形式,轻内涵;重趣味,轻线质。笔法粗率随意,笔阵混杂。例如:篆隶结字失调,通借不当。按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所示: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之要。书写篆隶,往往忽视“涩”字,顺笔拖刷...
初唐四家陆柬之的书法之路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比如,蔡邕与其女文姬,钟繇与其子钟会,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欧阳询与其子欧阳通,不胜枚举(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陆柬之出身华亭陆氏。其先祖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机手书的《平复帖》,被人誉为“草书、若篆若隶,笔法奇崛”,具有极高的书法造诣。自陆机之后,华亭陆氏兴盛了数百年,传承自陆机的书法,在一代...
石炉书法:随读随议,触类旁通(一)|金农|古琴|王羲之|康有为|黄庭坚...
明代董其昌认为书法应“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东汉蔡邕的《九势》云:“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韵,必须有余响,有回音,有空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谓,技巧,必须依赖于意志学力的专注,专注程度要达到“三月不知肉味”。清代王昱有论,“尝闻夫子有云,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
沃兴华:论笔法
论笔法沃兴华––笔法是传统书法理论中最主要的部分,陈奕禧《绿荫亭集》说:“作书以用笔为上。”唐代张怀瓘《用笔十法》称之为第一要务。刘熙载《书概》说:“凡书之所以传者,必以笔法之奇,不以托体之古也。”笔法问题如此重要,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论却从来没有作过一个全面的论述,今天的一般学书者甚...
中国画的“笔法”究竟是什么?
东汉中期崔瑗的《草书势》、东汉末期蔡邕的《篆势》、《笔赋》,赵壹的《非草书》等,提出了“势”这一重要概念,《笔法记》的“四势”则承袭了此说。魏晋南北朝书论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笔”,笔的自身质量和抽象组合,生成“笔迹”,如“笔迹精熟”,“笔迹流怿”,“笔迹精佚”,“笔迹过鄙无法度”,“唯以笔迹...
蔡邕:这样方可称为书法
解读九势是否为蔡邕所作有争议。其中所论笔法多适合篆隶,当然对楷行草也有重要指导意义。重要的是明白其中的道理,怎么可能所有书体、所有笔画都会如此。有人常说什么“欲右先左”等等,当做教条,受害不浅。《漢石經殘字》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