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展播 丨 分而共治:网络暴力案件的刑事治理困境及纾解...
但是,网络暴力行为是典型的集合行为,并非“无法可治”,而是已形成了民事、刑事与行政相衔接的“三法分治”的网络暴力规制法律体系。在刑事法律层面,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2010年《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
这些行为属于网络暴力,你知道吗?
她提醒,网络暴力轻则可能涉及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重则可能扰乱社会治安,甚至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例如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小朋友们须注意,网络暴力不仅不文明,并且涉嫌犯罪,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身试法,以免得不偿失。2网暴者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如果对他人实施了网络暴力行为,比如说,在网络上...
不纵容,将反网暴进行到底!|刑法|国民|网络暴力|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个不经意的评论,一次跟风的转发,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推手。要有效遏制网络暴力,必须多管齐下。目前,我国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条例,均对网络暴力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范。2024年6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
网络暴力刑法治理的基本立场
网络暴力问题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决定了思考对网络暴力的刑法治理不能只着眼于刑法的视角,而必须在社会治理的框架中来合理定位刑法的角色。笔者主要以网络暴力中的侮辱性、诽谤性言论作为关注对象,尝试探讨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实现对网络暴力的有效治理,现行法律机制及其刑法与相应理论需要往什么方向发展。...
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的乏力与重塑——以侮辱、诽谤罪为中心
网络自然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暴力行为需要受到刑法规制,已成为社会共识。2023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两高一部指导意见),已经显现出加大刑法的介入力度来规制网络暴力的动向。从当下司法实践的图景来看,刑法规制网络暴力的路径有待优化。
【小案件大道理】网络暴力知多少?
网络暴力知多少?一、网络暴力可能涉及哪些法律责任?造谣传谣如果构成犯罪,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扰乱公共秩序,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可能被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如果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侮辱、诽谤、非法披露:网络暴力治理之路
“网络暴力”并非一项独立案由,但目前民法、刑法等法律中都有对网络暴力案件适用的条款。朱婷的一个明显的感受是,我国对“网络暴力”的司法案件集中在近两年,且基本为民事诉讼案件,案由集中在名誉权纠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隐私权纠纷、生命健康身体权纠纷等,其中名誉权纠纷案件占比最大。而作为刑事案件处理的“...
专家解读 |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防治网络暴力的多维综合施
我国《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等法律分别规定了网络暴力可能触发的民事、行政以及刑事责任。《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等也专门就传播虚假信息、网络侮辱诽谤和侵犯个人信息等行为进行做出了...
网络暴力治理模式的法治化转型
目前,中国传统的反网络暴力治理格局主要呈现为一种“分散性”的治理模式,该模式在本质上属于缺乏“体系化立法规则指引”的“碎片化”部门法治治理模式,这种“分散性”在理论内容上表现为:对于规范网络暴力治理的相关规定多分散在“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规章与司法解释条款当中;在理论体系上表现为:对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下,谁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全国人大代表罗卫红呼吁:加快立法
我国对网络暴力的认定和裁判标准,散见于《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多部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和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的相关规定中。这些规定不系统,条文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导致认定标准不一,裁判尺度不同,法律责任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