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修身之道
“致虚极,守静笃”,是《道德经》修身之道的基本主张,是老子告诉世人的一种最根本的修身养性心法,是调养自我内心、使之与道合一的主要方法。老子提倡首先要“致虚极”,即主张人要力图达到一种极致“虚空”的状态,也就是说让人的内心保持在一种接近无欲望牵绊的状态,然后“守静笃”,才可使人笃守安静、清静...
思辨性极强的中国哲学20句,用到作文里杀疯了!
适用主题人心与私欲、自我修养与心性提升#20人生有哪几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的三重维度
之所以人要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正是内在于人的自然本性,即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在儒家看来,道德情操构成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天是有德的天,因而君子的追求是德配天地、内圣外王。也正因为道德建构与伦理规范的力量,人间才能成为一个良序美俗的社会,生活才能充满幸福的意义。在“...
人到中年,开始体会到国学经典的智慧
人际关系:通过深入理解人性和道德原则,帮助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建立更健康的人际互动生活意义:如何追求更有深度和意义的生活,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满足自我提升:鼓励个人不断提升自我,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和价值20套个人的心性修养功夫20套职场应对进退的策略20套为人处世的修养方法60节国学经典课,60个用得上的...
请你在暴躁的生活里,多一些平静
5.克服暴躁的必要性:暴躁不仅会伤害自身,还会破坏人际关系,影响道德修养,因此克服暴躁至关重要。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五,重点句子讲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於道。"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最高尚的善行就像水一样,它滋养万物却不争功夺利,并且愿意处在...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不会做这3件事
生活中低情商的人往往只考虑自己的立场,在不经意间让别人难堪,而高情商的人总是站在别人的立场给人台阶下(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时常懂得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克制自己的言语,不给人难堪,给人一份体面。不背后说人闲话,是智慧《格言联壁》中有句话说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跟着总书记学典故⑨ | 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
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是重要元素之一。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作为一种中和辩证的哲学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契合,是我们思考问题、作出决策的有效方法,也是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当代社会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深刻理解这一思维方法,对于我们提升修养、增强能力、做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探寻智慧之源,开启心灵之旅——陈正林新书《道德经案例通解》解读
1.指导个人成长与修养《道德经》中的智慧对于个人成长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陈正林先生的《道德经案例通解》,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这些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地前行。2.助力企业管理与团队建设《道...
《道德经》里面的顶级智慧,看懂改变一生
《道德经》谈养生之术:养生就是养道、养德,清静无为。《道德经》指出:“道乃久,没身不殆”。养生就是养道、养德,离开道德修养,修身就失去其根。因此才有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四时,效法自然的养生之道。“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少私心,寡欲念也可以养生。老子认为保持恬淡为上,知足常...
2024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考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当前社会道德失范现象频出,为了加强公民道德修养,全民族综合素质,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在考试中,我们也经常遇到道德与法律相关的试题,需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律不止是生活常识,法律部分也会涉及到法理学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大家将所学的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下面我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