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说课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2)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
汪洋辟阖:《庄子》的语言特色
此外,用一些很奇特的叙事方式来讲故事也是《庄子》的特征之一。比如《庄子·徐无鬼》中的“运斤成风”故事: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
都学过,但你肯定不知道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赢了!
于是庄子抓住了惠子的语病所在,采用偷换概念的办法,瞒天过海,直接歪用惠子原来的话中的毛病:“安”字还有“哪里”的意思,于是庄子也来一波不讲道理的操作:你一开始不是问我在哪里知道的么,其实我就是在桥上知道的啊,既然你本来就知道我知道,所以才问我在哪里知道,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这个回击直击惠子的要害,...
‘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的辩论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等等,这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的快乐却又问我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庄子经典句子:1、吾生也有...
庄子——辩论有胜负,却不可能有是非,因此辩论没有意义
这段辩论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庄子感叹鱼之乐,是一种寄情山水的态度,惠子则想以逻辑分析的方法否认这种态度的可靠性。第二,双方的争辩进入逻辑的分析,最后庄子用诡辩取胜。古文“安知”有“怎么知道”的意思,庄子最后一句话是说,你问我“安知”鱼之乐,就是已知我知道鱼之乐,然后问我怎么知道。那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答案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辩论”中探寻中西方文化 美国高校有哪些辩论特色
“庄惠之辩”中最著名的争论莫过于那段“子非鱼”。相传,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上,看鲦鱼在水中游的悠然自得,庄子见之说:“这鱼是快乐的啊”。由此就“人是否知道鱼的快乐”而展开辩论。惠子驳斥庄子说“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快不快乐?”而庄子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说:“你不是我,又如何知道我...
“濠梁之辩”中,子非鱼的命题,庄子没有赢得胜利
辩论过程,争议出现根据《庄子·秋水》中所记载的原文,我们可以看出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庄子和惠子二人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有感而发。而惠子抓住了庄子感慨中的问题,提出了这个千古以后依旧有名的辩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然后庄子不甘示弱,与惠子多番交锋,最后以自己的诡辩“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庄子如何与世俗处?
他经常在山林中穿行,河边钓鱼,在濠梁上与人辩论,在自然的环境中行驻坐卧。我们再去看他关心的那些话题,他与惠子讨论大葫芦到底有没有用,两人在《德充符》又讨论人究竟有没有感情,应不应该有感情,比较而言,他有他的关切,关心的不只是人世间的问题,对入世没有什么兴趣。《天下》篇中讲,庄子有超越现实的一面...
庄子说“齐物”,说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单纯从论辩的角度来讲,惠子的逻辑无懈可击,毫无疑问也是这场辩论的胜利者,庄子最多在偷换概念后显示了机智,将“安知”的虚指转化成了地点的实指。然而问题在于,庄子强调的重点本不在此,而是说相对于人的情感来说,理智、分析等等并不重要,人的情感是不能用严苛的逻辑来说明的。我乐,所以鱼也应当是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