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678”影像展 | “纪实摄影的新观看方式”学术研讨会举办
三位艺术家的三个板块的作品让人十分触动,这样的摄影作品能洞察人心,捕捉瞬间。解海龙老师的作品里,孩子们奋力读书的画面,将自己拉回到过去的年代。而回到二十周年的展览,时尚摄影比起纪实摄影似乎缺少了一种心灵的共振,但也有一些年轻人关注到纪实摄影,比如“人间的秘密”板块,就是通过社会观察,对城市化进程、社会...
书香天津·全民阅读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启动
同时,作品内容应积极、健康、向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紧扣“建设书香天津,推动全民阅读”主题,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阅读传统,体现“阅读之美”“人文之美”和“城市之美”;以纪实抓拍为主,拍摄地点和对象不限。本次摄影征集评选设立最佳网络人气奖若干名,设立团体最佳组织单位奖...
...以真相思考世界——央视、凤凰卫视前战地记者何润锋出版纪实作品
读书|以现场还原真相,以真相思考世界——央视、凤凰卫视前战地记者何润锋出版纪实作品《现场》,何润锋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央视、凤凰卫视前战地记者何润锋十年潜心打磨的纪实佳作,以第一人称视角,忠实地记录下十余年的记者生涯中若干次战地和灾难采访的精彩经历。尤其以近年来全球亿万同胞共同关注的中东局势报道...
“村BA”纪实文学作品读书分享暨签售会走进黎平
日前,首部“村BA”纪实文学作品《“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读书分享暨签售会走进黔东南州黎平县,作者姚瑶与读者面对面就纪实文学创作进行了交流分享。该部纪实文学《“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系姚瑶从2022年10月起开始创作,围绕台江县...
【读书征文作品一等奖】向在港女性推普工作者致敬——读傣族作家...
生于德宏的傣族女作家禾素,自1994年从边陲小城移居香港已有二十余载,客居异乡的漫长人生经历为她提供了独到的文学视角,也形成了她多元的文学写作。如果说其散文集《风中的蔓勒梗》寄托了她的故土情结和浓厚乡愁,那么长篇纪实文学《春天里的人们》则承载了她的民族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七彩文韵】由云南盲人小提琴家追梦故事改编 儿童纪实文学作品...
《听见光》是一部来源于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的长篇纪实儿童文学作品,由作家舒辉波历时三年创作,真实记录了云南盲人小提琴家张哲源追逐梦想、顽强生长的历程(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作品不仅让读者看到盲人音乐家在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坚韧与勇敢,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该作品更以细腻的笔触绘制了一幅时代画...
陕西作家作品入选央视《读书》栏目 “2023年度品牌出版社好书大赏”
1月5日,许海涛长篇纪实小说《成神:中国的毕加索世界的库淑兰》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0科教频道《读书》栏目“2023年度品牌出版社好书大赏”,这是2023年5月17日央视《读书》节目分享许海涛纪实文学《光明行:盲人张喜平的一天》之后,再次面向全国读者推介这位陕西作家的文学作品。
为什么每个人的书架上都要有一本非虚构?|世界读书日特辑
(A)纪实类非虚构,尤其是书写个人或身边人的自传类(《我在北京送快递》)、家庭纪事类(《我的母亲做保洁》)作品,开始在2023年带动一股阅读潮流。后续的口碑力作,也都是描述自身经历或对身边人的贴身观察,如《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我曾是一名饲养员》等。我想“素人”“劳动者”“基层”等这样的“母题”在一...
拍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第六年:在熟悉的生活中享受奇遇
2023年6月8日,《论语·大学·中庸》,看到了封面书名排列方式,似乎是上海古籍版。阅读的选择平心而论,只要你想读书,随时都能进入书的海洋——随之而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读什么”。在地铁上,这个答案往往是经典。无论是四大名著这样的传统经典,还是《围城》《平凡的世界》这样的“新经典”,在时间和读者口碑的...
公共选书人杨素秋:读书像健身,要有思想的“腹肌”要看好书
“有的人去健身三个月就有腹肌了,有的人一年了腰围都没有变化,这是因为健身方法不对。”杨素秋认为,如果你总是去阅读一些肤浅的文章,就像是在健身房随便跳操一样,读了很多年也练不出思想的“腹肌”。正所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或许就是杨素秋在选书上一直坚持的动力。(来源:扬子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