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与书写:《左传》春秋叙事的礼义价值建构
反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书写者使用“初”将事件的起点追踪于“郑武公娶于申”,随后依次叙述郑庄公与母亲、兄弟段的矛盾,以此揭示三人虽为至亲,但矛盾早在郑庄公出生的那一刻就已形成,根本无法调和与解决;面对母亲姜氏、兄弟段的咄咄逼人,大臣与郑庄公结成同盟,适时而动以至平定叛乱。相对...
追溯:东周历史叙事的多元竞合——以《上博七·郑子家丧》为例
[5](P8)《公羊传》在叙述三位君主之间关系时,基本上采用了“事出一门”的方式,即鲁桓公是因为郑国发生了君臣之间的矛盾而去世;晋文公是因为晋惠公为大夫时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去世;楚庄王是因为郑国发生了君臣之间的矛盾而去世。[6](P456)在讲述郑国君主去世后三位诸侯国国君对此有何反应时,《谷梁传》采用...
《左传:古代历史文献的璀璨瑰宝》
同时,《左传》中的思想观点、伦理道德观念等,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作用。此外,《左传》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文学价值,也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总之,《左传》是一部具有极高价值的古代历史文献,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成为了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载体。在今天这个信...
《诸侯的天下》:35个故事揭秘《左传》里的战略和人性
对于史书的记载,作者强调,应保持怀疑态度和独立精神。他在本书代序中分析了《左传》和《史记》对“赵氏孤儿”故事的记载,还原了真实历史被歪曲与重构的详细过程,认为这个故事“根本不是什么忠奸生死搏斗的故事,只是晋国内部公室与强卿之间的一场权力博弈,没有哪一方特别高尚”,进而指出,“历史叙述中的真实性之反映,...
孙闻博|河西之争与秦国崛起:以历史叙事和政治地理为视角
这一叙述差异,既往多未留意,恐怕由于秦已取河西,筑有王城,使得司马迁不得不分作疏通。晋惠公被送归后,秦东向一度进至河东。除河东置官司事之外,前引《左传》提到“夏,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太子圉作为“西质”,却被秦安置在河东并妻以怀嬴,也可为证。
文学| 史实与书写:《左传》春秋叙事的礼义价值建构
晋文公请隧、夺地的行为,与守信以降原放在一起书写,如同齐桓公以礼受胙、其后又被宰孔批评一样,前后对比显得滑稽、违和,但《左传》正是通过这种对比叙事,告诉世人春秋霸主无法承担起重建礼义秩序的大任(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与春秋霸主相比,《左传》书写者更倾向于把礼义价值的承担者寄托在卿大夫、贤人、史官、君子以及其他有识之...
《左传》里的战略和人性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间春秋各国的历史。研究春秋历史,《左传》不可不读,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左传》不可或缺。《左传》不仅是史学经典,也是一部文学名著。《左传》叙事记人用墨极简,又是文言文写成。对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和理解...
孙竞昊、熊明威:叙事史学与“非虚构写作”
二、中、西史学悠久的叙事传统历史是一种记忆,记忆是选择性的,而且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19世纪现代历史学诞生之前的人类文明历程上,史学编纂源远流长,中国和欧洲都拥有绵长而宏富的历史书写。大凡说来,各个前现代社会的史学创作里,叙事风格占据主流地位,其中的许多故事描写,让读者禁不住产生虚构的印象。
尤学工 封霄:近百年来历史故事研究的范式转换
人们要对故事进行修改使之与正在发生的事情相匹配,在这种修改的背后,反映的正是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叙事动机的变动,是“个人、群体或者(某些情况下)全体人民把自己摆放进历史记忆空间的方式”,由于个体或群体的主观区别以及社会环境的客观差异,这种摆放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也就是说,对于柯文而言,历史故事“作为一个...
资讯| 《学术月刊》2024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
——以日本《左传》研究为中心摘要:中日两国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交流,书籍成了维系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中国典籍流传到日本之后通过抄写、刊刻、注释、阐释、引用、摘录等方式融入日本文化,成为日本化的中国学。大量的汉籍如日本刊刻的《左传》等又通过遣唐使、商人贸易、公使携带等方式回流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