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报告2024:为何结婚对数创40年新低 社会变迁下的选择与无奈
25-29岁人群成为结婚主力,高年龄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离婚对数和离婚率在制度调整下有所改善,但未婚比例增加,未婚同居率提升,非婚生育增加但占比较低。
2024年前三季度的结婚登记公布:前三季度结婚同比下跌16%
一方面是城市中收入不高的婚姻家庭,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高额彩礼现象依旧普遍。因此,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与其如此疲惫,不如选择单身轻松自在。以至于在过去三十年里,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从23.6岁延迟到了29.4岁,而女性则从22岁推迟到了28岁。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是受教育水平。现如今,中国大学的性别比例...
终于有人把各国法定结婚年龄,整理出来了,收藏起来看看
中国的传统与变迁在中国,从古至今,法定结婚年龄经历了多次调整。西周时期,《周礼》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这体现了当时对家庭稳定和社会责任的重视。然而,到了汉朝,女子的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5岁,甚至出现了不婚即罚的规定,反映了当时人口增长的需求。及至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1980年《婚姻法...
结婚登记数再创新低,社会变迁下的婚姻观念何去何从?
经济压力、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个人价值观的转变……这些因素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了年轻一代的肩头,让他们对婚姻持更加审慎的态度。不再是“到了年龄就该结婚”,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生活品质,他们不愿意因为婚姻而牺牲自己的追求和幸福。与结婚登记数的锐减相比,离婚登记数的变化则显得相对“微妙”。...
10年来结婚登记数腰斩,是什么阻挡年轻人领证?
女性结婚意愿较低,30至49岁未婚女性比重上升10倍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观的变迁备受关注,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结婚的意愿在逐渐降低,晚婚现象变得更加普遍。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超7成男性有结婚意愿,但仅有不到一半的女性有结婚意愿,整体来看,女性的结婚意愿远低于男性。
如果孩子30岁了还不结婚,别催婚了,催也没用,主要是7个原因
所以在这里也劝那些年过60岁的父母,如果孩子30岁了还不结婚,别催婚了,催也没用(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一、时代变迁,观念差异凸显年过60的父母,大多是60后、70后,他们成长于一个相对传统的时代,在他们的观念里,到了一定年龄结婚生子是人生的必然轨迹。那时,社会的节奏较为缓慢,人们的生活模式相对单一,早早成家立业是大多数人...
上半年结婚登记数触底,中国人婚姻观念悄然变迁?
2020年,中国平均初婚年龄已推迟至28.67岁,较2010年整整推迟了近四岁。这一变化背后,是教育水平提升带来的在校时间延长,以及社会竞争加剧下年轻人对自我实现的更高追求。他们更愿意在事业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而非急于步入婚姻的殿堂。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经济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高生活成本...
学者关注青年婚恋动向:未来婚姻变迁对生育的影响被低估
换言之,婚姻变化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是要大于婚内生育水平下降的影响的。以上结果说明,婚姻变化对生育的影响很大,未来中国婚姻模式的走势可能抵消生育支持政策的效果。相比日韩,中国面临更大的婚姻推迟和不婚率上升的压力。中国当下的初婚年龄仍然比日韩小3岁左右。东亚社会婚姻关联更加紧密,以日韩的经验来看,只有结婚...
《婚姻登记条例》(2003正式文本-2024修订草案)对照表
(一)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二)非双方自愿的;(三)一方或者双方已有配偶的;(四)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五)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第九条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一)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世界人口形势报告2024:从大爆炸到大转折
Lesthaeghe(1995)提出“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并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5-1970年):离婚率上升,生育率下降,避孕革命,在结婚年龄下降时停止。第二阶段(1970-1985年):婚前同居上升,非婚生育率上升。第三阶段(1985年以后):离婚率稳定;再婚率下降;恢复30岁以上的生育能力,推动生育率的上升。目前,欧美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