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的地位和职权
但是,因宰相职无不统,三省的分工有所局限,故而还有议政的职权,即通过宰相办公会议研究和决定重要的军国大政。宰柑办公会议的地点是政事堂。只有宰相才有资格出席政事堂议政,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有这种资格。其他官员,只要朝廷给予诸如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之类的...
宋朝的台谏制度:看似权力巨大,实则成为党派打压异己的工具
但当时的台谏官员们在用词之间却极尽对欧阳修等人的贬低蔑视和侮辱:“豺狼当路,击逐宜先;奸邪在朝,弹劾敢后?伏见参知政事欧阳修,首开邪议,以枉道悦人主,以近利负先帝……”虽然这场争执最终以欧阳修获胜而告终,但被这样从人身层面攻击,想必是谁都不好受。此后宋朝的历史当中,台谏官员的这种例子也数...
赵普三度拜相,为宋朝制定先南后北的战略和强干弱枝之策
普恩益替,始诏参知政事与普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未几,出为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赵匡义廷美疑案,两度入相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崩,弟赵光义(避匡字讳)即位,是为宋太宗。关于这段兄终弟继的历史,流传有“烛影斧声”的疑案。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御驾亲征北汉,高梁河...
田志光:宋代宰辅修史制度考论
若仅置左相,则左相监修国史,参知政事权提举实录院,即“或不拜右相,则命参知政事权提举”。宁宗“绍熙元年(1190)七月八日,诏左丞相留正监修国史,提举编类圣政”,此时仅有左相留正,便命参知政事葛邲权提举实录院,十二月十三日则命继任的参知政事胡晋臣权提举实录院。绍熙五年正月,右相葛邲罢,仅有左相留正,...
顾宏义:《辨奸论》真伪问题考述(下)
第二,据宋阁门仪制,内殿起居站位,一般以参知政事在枢密副使之前,而授任参知政事之序,张方平在赵抃之前。因此,张方平之内殿起居站位,自然居四人之首,似不需天子出面亲加调整。第三,因司马光奏劾张方平与滕甫代为御史中丞前后仅相差一日,则讨论罢免司马光与选任滕甫似当同时进行。宋朝故事,两府大臣遭御史中丞...
宋代中央官职知多少?宰相、副相、使相别傻傻分不清
此后,参知政事的职权时降时升(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宋太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参知政事吕端升为宰相,他立刻上书皇帝请求提高参知政事寇准的职权,宋太宗接受了请求,下诏道:诏自今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其魏砖先异位,宜合二为一,遇宰相、使相视事及商议军国政事,并得升都堂。
唐朝参知政事是不是宰相?翰林学士为何“内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一是以品级较低、资历较浅的官员加“参预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参预宰相事务;另一种是给一些老资格的勋臣加“平章事”或“同三品”名号,使其继续预闻宰相事务,到了代宗大历二年(767),宰相的名号最后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简称“(同)平章事”。于是,这一名号终唐之世没有再改变,乃至...
泰国枢密院16名老臣,军队退役将领数量高达7人,可代理国王职权
众所周知,枢密院是由泰国国王任命的一个咨询机关,一般由退休的泰国首相、高级官员和军队退役将领组成,肩负参知政事的重要职责。枢密院成员为终身制,只有在下列情况下卸任:死亡、辞职或根据国王圣谕被免职。根据泰国宪法,枢密院可以在国王缺席时代理国王职权,可见这些老臣的权势并不小。哇集拉隆功在2018年敕命的枢密院...
仅有五品的明朝内阁首辅,为何它的权力那么大?
明朝初年,朱元璋继续延续元朝的中书省统领尚书六部的格局。中书省设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和参知政事共同协理政务。然而丞相总览全国行政,是名不副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要解释一下,明初的左丞相为李善长,右丞相为徐达,但徐达长期领兵在外,所以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是李善长。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
元代以中书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主官中书令往往由皇太子兼任,但不常设,其下设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掌管实际政务。明初也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发后,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总揽政务,这是宰相制度的重大变化。永乐初年以翰林官入内廷殿阁,参与政务,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