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媒:教材去鲁迅化风波 上纲上线失偏颇
中新网9月9日电美国侨报网日前刊文,从删减鲁迅文章是因为“过于深刻”提出疑问,结合鲁迅那个时候的“空间”背景,认为本来已经对错清楚黑白分明,但偏有人要将此事跟当下的社会扯到一起,把一个简单的“好不好懂”的问题上纲上线。文章摘编如下:这回中学语文教材“去鲁迅化”风波,其实就是将教材中原有鲁迅的7...
鲁迅印章起风波,篆刻者是齐白石弟子
原来,这方鲁迅印章出自篆刻家刘淑度之手。1934年,鲁迅先生与郑振铎先生合编《北平笺谱》,当时刘淑度是郑振铎的助手,因苦于无印用于序文钤印,鲁迅便托郑振铎代为找人刻印。郑振铎夫人推荐同学刘淑度为鲁迅刻了两方印。刘淑度曾回忆说:“郑先生说鲁迅很朴素,刻石要选得素一些,我当时也没有钱买好印石,我就从原有的...
再读鲁迅的《呐喊·风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没有君主梦?
《风波》这个故事其实很具有代表性,其实鲁迅就是讲了一个小故事,什么小故事呢?由张勋辫子军进城复辟导致远在江南水乡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本来大革命之后,人们剪掉了清王朝象征的辫子。辫子也就成为了历史,谁知道几年之后,张勋又复辟了,张勋复辟请出了清王朝的遗老遗少,于是要人们又要接上辫子。这种戏剧性的...
再读鲁迅的《风波》:走不出的专制命运与念念不忘的君主美梦
《风波》发表于1920年9月的《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上,后收录于鲁迅的《呐喊》文集。小说以1917年张勋复辟为背景,叙述鲁镇以撑船为生的七斤,因在辛亥革命时进城被剪辫,而在此时此地引起的一场风波。张勋原本是清王朝时期的两江总督,北徉军阀的重要头目之一。他一向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他任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
夜读丨胸中有丘壑,眼中无风波
理念上的不合,导致两人渐行渐远,从此再无合作。可即便如此,他们仍能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处境和选择,保持着君子之交的体面。1936年,鲁迅因肺结核逝世,林语堂闻之大悲,写下:“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吾始终敬鲁迅……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
“五四”前后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缩影——欠薪、索薪与鲁迅《端午...
结合其后创作的“索薪”题材杂文和鲁迅的实际行动进行互文性阅读,可了解鲁迅对“索薪”行为的鲜明态度:否认“不高尚”说,认为其是捍卫知识分子经济权利的正当行为(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一、《端午节》:被冷落及评价两极分化的小说《端午节》是鲁迅应茅盾之约而写的,发表于1922年9月10日《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九号。从本期封面看,...
再读鲁迅的《风波》:重走专制的老路与根深蒂固的君主梦
《风波》发表于1920年9月的《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上,后收录于鲁迅的《呐喊》文集。小说以1917年张勋复辟为背景,叙述鲁镇以撑船为生的七斤,因在辛亥革命时进城被剪辫,而在此时此地引起的一场风波。1917年,这是袁世凯去世后,军阀张勋带着他的“辫子军”在这块土地上又上演了一幕复辟丑剧。他把废帝溥仪重新扶...
《呐喊》百年特展: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但见奔星劲有声——纪念《呐喊》出版100周年”展览现场(01:29)一百年前的1923年,鲁迅将其陆续发表的《狂人日记》等15篇白话文小说结集出版,并“称之为《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典范之作,并不断被翻译到海
由人社版教材插画风波来看鲁迅先生作品移出教科书
由人社版教材插画风波来看鲁迅先生作品移出教科书近日人社版教材插画风波,在网上炒作得可以说是一浪高过一浪,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媒体网络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论是炒作还是蹭热度,而且不管结果如何,个人认为,这是民众意识觉醒的一次有效表达方式之一,难能可贵。但本人不喜欢蹭各种事件的热度,像姜文的在电影...
中国第一次裸体模特风波,鲁迅强力支持,军阀却极力反对
于是,刘海粟据理力争,也在《申报》上发表言论,称自己绝对不会妥协,公开叫板孙传芳。刘海粟的这种行为得到了当时新文化领导人的赞赏,鲁迅、胡适这些大家也大力支持刘海粟。这一行为惹恼了孙传芳,于是他派人暗中通缉刘海粟,并且还查禁了美院的模特,即使在这种背景下,美院的学生们也每天都有绘画的任务,一天未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