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931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了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1946年,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定它就是IAA,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还有吲哚丁酸(IBA)等植物向光性原因的小结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琼脂块无感光作用1、如右图胚芽...
植物调节剂——7大激素大类知识大解析,推荐收藏
为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素,使用效果很好,不易被破坏吲哚乙酸的酶系统氧化,且不易传导,容易保留在被处理的部位,能有效促进形成层的细胞分裂。(3)萘乙酸(NAA)为白色结晶,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但浓度过高易伤害植物,若用萘乙酸铵盐则安全得多,在浓度适宜时效果与吲哚丁酸相似,且成本低廉。萘乙酸属于广谱型...
解析植物向光性奥秘,浙大成果登《自然》
该成果作为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研究的重大突破,解决了植物向性这一个百年科学难题中的关键一环,为人们进一步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奠定了基础。生长素及其转运蛋白PIN的发现过程19世纪末,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研究植物向性运动时,发现植物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
高二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发现知识考点总结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
“中国诺奖”2018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7位顶尖科学家获奖
研究方向: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的分子遗传学,主要以粮食作物水稻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等为材料,重点研究植物生长素和独脚金内脂的合成途径与作用机理和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础,致力于水稻的分子品种设计,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高效新品种。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
史上超全的高中生物学史整理
1、沃泰默,法国人,生理学家(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2、斯他林和贝利斯,在小肠黏膜提取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19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