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谈生活的意义
作为一个哲学家,罗素对人生的意义有着深刻的思索。他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提到:“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可见,在罗素看来,一个人人生意义的差别就体现在他对待爱情、知识和人类苦难不同的态度上。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读读写写和注释①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胡作玄、赵慧珙译。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17.昆山的雨汪曾祺(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18.中国石拱桥茅以昇(选自《桥梁史...
美文丨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
初二课文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被举报了,家长称其宣扬爱情
有时候挺着急的,这样的家长怎么教育得好孩子呢。小朋友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即他们首先是人。爱情可以很美好,在文章里是与对知识的渴求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同等分量的,在现实生活里也这样存在着。甚至随着年龄增长,爱人求知同理心的感知每况愈下。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的家长致力于制造割裂感,即与真实的生活...
跟着名家学写作丨《我为什么而活着》带你领略随笔绽放的思想光芒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作者是伯特兰·罗素。罗素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赏析前先附上全文,如下:文章很短,不足六百字,却无处不绽放着思想的光芒。接下来对文章做一下赏析:一,从文章结构来分析...
一份永不过时的思想遗产——纪念罗素诞辰一百五十年
他真实可信的《罗素自传》的极简序言《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第一句,对自己的一生有过精辟的概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纵观历史名人,有人终身渴望爱情,为了爱甚至可以赴汤蹈火,如诗人普希金和徐志摩;有人一生追求知识,不遗余力,...
以逻辑探求真理,以爱激励生活|罗素逝世50周年
对大多数人而言,罗素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的名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被选入中国语文课本,他的许多关于人生哲理和幸福生活的散文,也颇受大众欢迎。但对其“本职研究”逻辑哲学和数理哲学,则不仅一般人难以入其堂奥,就连哲学专业人士也时常觉得过于艰深晦涩,曲高而和寡。很少有人能像罗素一样,横跨文理,在哲学...
美文丨《 我为什么而活着 》· 罗素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作者是伯特兰·罗素。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
罗素回答为何而活的三进阶:选择怎样的层次,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这恰恰是罗素对为什么活着的理解之一:对爱情的渴望。我之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
多次为中国发声 罗素:一生寻求关于幸福的主题
而近年来,罗素的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还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这也让更多人在少年时就接触到了这个伟大的灵魂。而罗素的中国情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早在1920年代,罗素就曾经访问中国,并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中国问题》,其中很多关于中国未来如何发展的设想,在现在看来仍然是十分有意义的。早在新文化...